人口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人口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郭晗,任保平
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
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
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
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
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
行转型。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4)03-0005-09
DOI:10.13676/http://www.wenkuxiazai.com36-1030/f.2014.03.001
一、引言
。与此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增长奇迹”
伴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口结构转变与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从1982年到201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从61.5%上升至73%,总抚养比从62.6%下降至34.2%。基于此,在对“增长奇迹”的解释中,有很多学者认为应当归功于人口红利,并提供了经验论证(David和Williamson,1998;
[1-4]王德文等,2004;蔡昉,2008;Choudhry和Elhorst,2010)。也有一些学者阐述了人口红利对经济
增长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一是资本供给方面的储蓄率变动机制,即社会抚养比降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王丰,2006;汪伟,
[5-7]2009;朱超等,2012)。二是劳动供给方面的劳动力转移机制,即适龄人口比重增加,大量的适龄劳
动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供给,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从而维持了长达30多年的
[8-9]高速增长(王德文,2007;蔡昉,2010)。
在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也有学者对人口红利效应进行了反思,提出人口红利的
[10-11]有限性(王丰,2007;蔡昉,2011)。如果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由人口红利带来的,那么人口红利的
逐渐消失意味着中国以往的增长模式面临着重要的瓶颈。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应当加快中国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2013-08-20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3JBGP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C790418);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资助项目(YZZ12043)
作者简介:郭晗,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联系方式nashil@;任保平,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
当代财经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5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