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8卷 2012住
第14期
7月
Transactions
农业工程学报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0I.28
No.14 209
Jul.2012
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姚远1,李效顺1拶,曲福田2,陈龙乾1
(1.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 2.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210095) 摘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一直是决策者两难的选择,其传统假说大都建立在发展与保护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之上, 该文基于国内外耕地变化轨迹的判断,提出新的研究假说: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存在Logistic曲线关系,并选择全国数 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由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过程中,对建设占用 耕地需求的强烈程度先增强后减弱,整个过程类似于Logistic曲线假说。中国不同阶段对比发现,】988--2003年间中国 人均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具有较为一致波动特征致,2003年以后两者波动出现明显脱钩或分歧。1988--2008年间的 全国各省实证结果显示,除上海、广西等8省份无法通过,检验外,其余省份均能验证研究假说,在2002年全国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8759.2元,是耕地变化加速减少向减速减少的拐点,2009年后数年耕地规模总鼍不应小于121.7万km2,不 同区域耕地变化拐点和规模F限筹别较大。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围耕地保护和公共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直接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经济,增长,耕地变化,Logistic曲线,假说验证,中国 doi:10.3969/j.issn.】002—6819.2012.14.032 中图分类号:F201.2I;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2)一14
0209—07
姚远,李效顺,曲福田,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209--215.
Yao Yuan,Li change in
Xiaoshun,Qu Fufian,et a1.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growth and cultivated land China[J].Transactions ofthe Chinese Society of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the CSAE),2012,28(14):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9--215.(in
0引言 改革开放后,谋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 经济成就斐然。中国GDP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978一1989
年,年均增长率达9.O%:1990--1999年,年均增长率达
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深入探索,研究视角大都从经济增 长与耕地损失【3剖,耕地保护与社会稳定及耕地驱动机制 分析1‘“¨】等方面展开,研究假说基本上建立在经济发展与
耕地保护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之上。
不可否认,以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其不 同的是,笔者通过对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计量分析, 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减少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不断缓 和的迹象。本文试图验证新的假说:经济增长与耕地变 化的Logiistic曲线关系,为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提供决策 参考和科学依据。 1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存在 基本国情和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客观差异,因此有必要首 先从理论上分析把握不同背景下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之 间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为科学分析计量中国经济增长与
耕地变化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9.4%:2000一2009年,年均增长率达9.7%),总量实现 了百余倍增长,并于2010年底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数据来源于9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以下如 无特殊说明或注释,社会经济数据来源同此处。)。然 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建设加速占用耕地资源为 代价的(1978-1989年,年均建设占用耕地为l 580 km2: 1990--1999年,年均占用为l 680 km2;2000--2009年, 年均占用为2 120km2)[1-21,由于“耕地保护”是粮食安 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央政府空前重视并于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守120万km2(18亿亩)耕地 红线不可逾越。按照以上逻辑推断,“谋发展”与“保 红线”二者似乎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此种矛盾,
收稿日期:201I-12.15 修订H期:2012-04_18
基金项目:欧盟项目(ICA.1002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70425002):国家杜科 基金重大项目(09&ZD046):国家自然科学摹金茕点项目(70833001):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10318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J二程项日资助
(SZBF2011-6-B35)。
国外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轨迹 研究表明112-18],国外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基本特 征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变化的轨迹不尽~致。第
1.1
一,初级产品阶段,经济增长以农业为主,耕地后备资 源相对丰富,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总量随经 济增长将有所增加,但增长的速度不断降低;第二,工 业化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比重不断加大,工城市、化业 化不断提速,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日趋增加,在经济增长 方式以粗放型为主的阶段,耕地被占用问题在~定时期
作青简介:姚远(1987一)男。研究方向为十地利用与管理。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国士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蘑点实验室,22lll6。
Emaih
yaoyuanl987@curet.edu.∞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21“6。
※通信作者:李效舰(1983一)男,博上,研究方向瓷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徐州 Emaih
lixiaoshunl983(国163.锄 万方数据
2lO
农业工程学报
2012笠
内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第三,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 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制造业等占用土地较大 产业的比重减少,高新技术等占用土地较少产业的比重 增加,同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 使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后备资源的开采,耕地资源减 少现象将有所缓和。这一阶段,耕地减少速度先快速增 加再慢慢减小直至稳定。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存在着先增加后减
少的情况,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是耕地转变成建设用
少的压力将有所减缓。 其三,特征归纳。虽然长期看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 趋势较为一致,但2003年以后两者的波动不尽相同,经 济增长在变化中不断提升,耕地减少速度却有所降低。 这说明经济增长到一定时期后,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依 赖强度不断减缓,当这种需求依赖程度降到0时,耕地 资源将停止减少并保持稳定的资源存量。下文在理论分 析的基础上,提炼研究假说,进而对其假说进行检验并
指出研究现实指导意义。
地的重要驱动力,由此推断经济增长对耕地需求亦将由 强依赖转变为弱依赖。 1.2国内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特征 不可否认,经济增长与耕地占用、人口变化、产业 用地政策等众多因素相关性较强,考虑本文研究对象, 笔者重点分析中国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下图1 所示),在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来推动的时期, 两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选取以 1988年为基准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作为把握两者变化规律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因为 变化率是双向的,更容易把握两者的波动规律,如用耕 地面积变化率不仅能够反映历年的耕地面积减少情况, 还考虑了1989—1990年耕地面积增加的特殊情况。另外, 为了把握两者变化整体态势,用变化率的绝对值表示, 忽略了向量变化问题。)。
毒柏
簪35
2理论分析与假说提炼
2.1理论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伴随发展方式转变和制度的不断完 善,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和依赖程度将逐渐降低,
理论上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其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整体分析判断,由于 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规模及其水平与城市规模相关性较 高,因此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与结构调整促使建设用地总 量不断增加,进而驱动大量耕地资源向非农用途转变。 对比分析发现,与国外类似中国在经济规模结构处于低 级阶段时,经济结构中农业生产占主体,对粮食的需求 促使了耕地的开发,使得耕地总量增大;当经济增长到 一定阶段时,工业用地比重日趋增加,对建设占用耕地 的引致需求导致了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当经济增长到 高级阶段时,制造业的主体地位逐步被高新技术产业取 代,建设用地需求对耕地压力将有所缓和,因而耕地损 失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轨迹。 其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而言经济发展速 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在科 技水平较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以外延扩张为主,随着 建设占用耕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资源减少现象较为普 遍。当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由于土地资源 稀缺性和位置的固定性等特点,单纯依靠刚性土地的不 断供应来满足发展的无限需求已经行不通,迫使经济增 长模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扭转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无序外延增长的势头,缓解了用地压力。因此,伴随着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最终表现出耕地减少速度不断降 低的态势。 其三,土地利用政策的制约。就中国经济增长的整 个过程而言,在不同阶段国家土地政策管理手段和目标 倾向较大程度上影响者耕地资源的变化。如:中国在一 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初级时期,大量的二、三产业建 设活动致使耕地减少和非农用地增加。然而,伴随中国 耕地保护等基本国策的日益彰显,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 断深入,政策完善促使“占补平衡”、耕地占用税与开 垦税、违法占用耕地处罚等具体政策的相继制定,并且 用地理念、产权约束等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逐步彰显。 以上体现出政府对耕地保护的工作绩效逐步重视,这也 从另一方面制约了耕地减少的规模和速度。 2.2假说提炼 以上现实分析和理论预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变化
姜30
j璺25
霉20
}15
塞10 芝5
已有研究[2J5]及图1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
的特征如下:
其一,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变化具 有周期性波动特征,1988--2003年间两者变化趋势较为 一致。这说明在经济发展还依靠要素投入来推动的前提 下,耕地减少是此时期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其二,阶段对比。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对经济增长的 边际产出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大的过程,以耕地面积减少 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作为投入与产出对象,可得出 1988—1994年间,耕地变化的边际产出为O.27元/ (kin2-人);1995--2001年间,耕地变化的边际产出为0.15
元/(kin2?人);1996--2008年间,耕地变化的边际产出
为O.34元/(km2?人)。这说明随着土地政策的逐步完善,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必须考虑的问 题,此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将不断提升,耕地资源减
万方数据
第14期
姚远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2ll
这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增长存在类 似下图2所示“S”形关系。由此提炼的待验证假说为: 伴随着经济增长,耕地变化从经济发展整个阶段来看表 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即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符合 Logistic“S”形曲线关系)。
此外,为寻找拐点,对式(4)求二次导数,得到式(5)
y“==』r(2cln2 6e。h6
ci—1’:i。!Ki!c!e;:;号4—i—1。::。K—‘c!e—:i:i:。ii
I+ 川“。l l+ 川o。l
】(5)
当y=O时,即当萨一lnKcdnb时对应的点为Logistic
曲线的拐点,Logistic曲线在拐点左侧加速上升,Logistic 曲线在拐点右侧减速上升,最后趋于平缓。 3.2整体把握——基于全国数据的验证 考虑资料可获得性和研究可行性,本文选取中国1989 -2008年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相对1988年来 的历年耕地累计减少面积(y)分别作为经济增长、耕地变 化的衡量指标。需要说明的是,经《中国统计年鉴》和《中 国国土资源年鉴》等资料查证,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1996 年以前为农业部门统计上报数据,1996年以后为国土部门 大调查数据,而1996年以前国土部门的数据上报数据与 农业部门数据差异较大),1995年与1996年全国耕地面 积形成较大的数据断层,而目前较为认可的数据是1996 年国土资源第一次调查数据,因此为保证1996年之前的 数据更接近真实值,参考相关研究[19-20l,将1996年大调 查数据作为1995年末耕地面积,并通过历年耕地变化量 (参考农业部门的数据)进行数据反推,得到1988—1995 年耕地面积修正值,因此表l中1995年以前的数据是基于 以上思路和方法推算结果。推算详细思路见参考文献1201, 主要推算模型如下式(6),1989--2008年全国基础数据 汇总结果见表l。
口1:qk化阶段
I’啦化阶段
后I.业化阶段
人均GDP
图2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的Logistic曲线示意图
Fig.2 Logistic
CHIVe
schemes of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e
由此推断,“谋发展”与“保红线”之问的矛盾是 阶段性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两者关系将得到 缓和。因此,如何把握耕地变化伴随经济发展的基本规 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耕地变化的特征提出差别化且符 合基本规律的管制工具,应该是未来耕地保护和公共政 策创新的重要方向。 3研究方法与假说检验 3.1研究方法——Logisti0方程 德国数学家P.F.Verhust于1837年提出了Logistic 方程(“S”曲线),早期用于对生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 研究,发展至今,它的应用从人口增长的生物种群模型 拓展到较多领域,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和 管理学等方面。Logistic方程表达式见式(1)
Ⅳ:—二L一
s995=s1996详盎一(S995.1996年埔加一Si995~1996年减少) 置=s+l一(墨,。1年增加一Si一,“年减少) S。。。=Si卿一(S,。。.,。年增加一S。。。。卿年减少)
式中,S表示耕地面积,km2:f表示年份。
表1
(1)
Table 1
(6)
1989--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历年耕地累计减 少面积
National per capita GDP and accumulative total reduced ofcultivated land every year from 1989
to area
l+e…
其中,Ⅳ为生长量;,为时间序列;r为常数,表示内 禀增长率;K为常数,表示上限容纳量;a为积分常 数。对式(1)等式两边求倒数、移项并取对数,得
式(2)
2008
年份篙嚣耕蔷曩器少 年份人瓷盛孑耕蔷毳霹少
1989 1990 1519.0 1644.0 1892.8 23】1.1 2998 4 4044.0 5045.7 5845.9 6420.2 6796.0 290.1 -708.3 -475.7 2473.1 5701.5 10084.8 14175.9 14l 75.9 15536.7 18147.1 1999 2000 200I 2002 2003 2004 7158.5 7857.7 8621.7 9398.1 10542.0 12335.6 14185.4 16499.7 20169.5 23707.7 225l 3 l 32136.8 38410.0 55272.1 80646.0 90125.5 93741.4 96809.4 97216.1 97409.2 199l
b(专一剖=-rl+(-n去+口)
lnf!一一1 1-xlnb+lnc
LY
。
㈣
1992
1993 1994 1995 l 996 1997 1998
令尸M x=t,lnb=一^lnc=ln二,+a得式(3)和式(4)
(3)
2905
2006 2007 2008
K/
y=-二乇而 1’4( K
J‘ce。“6
经过变形简化处理(弘X涵义分别同Ⅳ、f),式(3) 等式左边为对数形式,右边为一次线性形式,便于数据 代入后的曲线估计与验证;式(4)为Y对J的Logistic 方程标准表达形式。
特殊说明,资料来源同此处。
为精确计算模型参数,将表l中出现耕地累计减少
万方数据
212
农业工程学报
2012正
面积为负值的年份(1990年、1991年)和数据模糊界定 处理的年份(1996年)剔除,再将余F年份的指标数据 代入式(3)中,通过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对全国 数据进行Logistic曲线估计。经过多次试算,当其容纳上 限K设定为97 418 km2时,得到的Logistic曲线的拟合度
最高,见下图3所示。 v”=7.3954e“o瞄。
兰!壁:!!!!!=:=:
一
(1+205.4045e1.№)3
1
(8)
(1+205.4045e“.慨)2
结合式(4),进一步估计此Logistic方程的各项参 数和拐点情况,见表2。 根据表2,可得到此Logistic方程如式(7)
Yam
2再面再面河
97418
,.、
u’
式中,Y em表示全国相对1988年来的历年耕地累计减少 面积,km2,X表示1989--2008年问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元从。
在表2中,从R2检验和F检验比较来看,此 Logistic曲线拟合优度较高,Logistic方程显著性较 强。说明,基于全国数据的Logistic方程具有统计学 意义,因此全国的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存在Logistic 曲线关系,而耕地变化的拐点值可以通过下式(8) 等于零求得。
Fig.3
图3基于全国数据的Logistic曲线拟合图
Logistic
curve
firing map based
on
national data
Table 2
表2基于全国数据的Logistic方程参数 Logistic equation parameters based on national
data
注:K为耕地减少总量上限;b、c为式(5)中的参考常数,下同。 3.3
参照全国数据的验证思考和方法,本研究进一步 对1989—2008年间全国30个省份(此处省份为中国 大陆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统称,考虑到重庆于1997 年设为直辖市,之前数据缺失,因此为保证研究可比
局部分析一基于各省数据的验证
性,本文将重庆与四川合并;另外,本研究未包括中 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z、相 对1988年来的历年耕地累计减少面积Y等基础数据进 行建模,进而求其Logistic方程参数和拐点情况,结
果见表3。
旦ble
3
表3基于30个省份数据的Logistic方程参数 Logistic equation parameters based Oil 30 provinces’data
万方数据
第14期
姚远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213
陕西 湖南 辽宁 河北 安徽 海南 山东 河南 上海
14406 2526 1944 6173 3291 40l 2095 2894
0 9993 0.9995 0.9997 0.9994
0.0037 0.0054 O.0046 0.047l O.0072 I.2950 O.0184 0.0056
5784 0 5762.7 8045.6
2002 200l 1997 2002 2000 2002 2004 2000
4 O 3 4 6 8●3 5 7 O 7 7 5 7 9
10133 0
4680.2 7797.9 14470.4 5117.9
0.9993
0 9992 0.9997 0.9995
内蒙占
广西 青海 西藏 宁夏 新疆 黑龙江
∞∽∞瞄蚴眦㈣喊哪妯姐m
m
㈨m;善㈨|曼Ⅲ锹桃M州 M M M嘲 蚴吾{湖Ⅲ薹|兰!m瑚№协"m协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m
m=兮眈黔¨醯卯让弛怎名 盘舟
<0.8<F095(1,月一2)
注:F095(1,月-2)为F一分布表中,0.95置信区间下,1个自变量且自由度为n-2下的F值(n为各省份的数据组数)。当模型的F值<,095(1,n.2)时,Logistic 方程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下同。
根据表3,除上海、广西、青海、西藏、宁夏、新疆、 黑龙江、内蒙古8省份无法通过F检验外,其余省份F 值均能够通过检验。为便于分析比较,笔者依据统计学 的一般要求,以月2和,值作为本文模型拟合程度高低划 分和是否验证假说的依据,并取R2=0.800为阈值,群> 0.800时接受假设,反之则拒绝假设。其中,模型的月2 >0.950时拟合程度非常高,此时,值满足显著性水平, 模型最优,很好的验证了研究假说;模型的O.800。<R2< 0.950时拟合程度较高,此时尸值基本满足显著性水平, 模型较优,较好地验证了研究假说;模型的R2<O.800时 拟合程度不高,,值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不成立, 无法验证研究假说。经过整理汇总,30个省份数据的 Logistic方程模型拟合程度及其假说验证情况如下表4。
表4 30个省份数据的Logistic模型拟合程度及假说验证情况
Logistic models fitting degree and hypothesis verification of30 provinces’data
中求得的Logistic曲线拐点工值,调用ArcGIS9.3 AreMap 模块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的结果见图4。各省份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在达到各自拐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耕地变化 随经济增长呈加速减少状态;达到拐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之后,耕地变化随经济增长呈减速减少状态。其中,天津 拐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达到25 783.2元;贵州拐点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仅为3 463.3元。
N
A
嚣奖驾缮搀;}!掣蔻
值F删所^比例
Table 4
变化拐点1;c'f应人均I司 产总值犀f.I/:u
_O“一6000
堡型型 台程度
8“ 最优
省份 9…
”4 数量 … 10
假说验 证情况
■●>6(100~12000 —■>12000~18000 ■●>18000 小存“。
盖雾:森菩喜罡:嘉篓
江苏吉林甘肃江西福建
天津浙江湖北山西陕西
僻鬈950)
(萨>o. #^:
尉 图4全国各省份耕地变化拐点对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区间及 全国备省份耕地变化拐点对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区间及
各lg.间所占比例
at c
————————1j五?—F:;i21;丽;!日;i磊-—i;i?———————j二——j:再ji五-;≥
。
F谵.4 GNP per capita intervals cultivated lan d ha (o.800姜釜二o.950) 湖南辽宁?1量孑徽海南 Iegn h inflecion points and their proponions ofevery province in。China Ⅲ4 小………P…~…Ⅲ…puP…1 无法验证 …★上海广西青海西藏宁夏 1、成止
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8(92<0 800)
较好
12
其二,揭示耕地变化的规律。就全国而言,根据表3
3.4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全国及各省份的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Logistic
中求得的Logistic曲线拐点出现年份,可推出在1988-
2002年间,全国耕地变化一直处于加速递减期,在2002
曲线关系,可得到3点现实指导: 其一,把握耕地变化的拐点。就全国而言,根据表3 中求得的Logistie曲线拐点,即为耕地变化的拐点,此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 759.2元。表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在达到8 759.2元之前,耕地变化随经济增长呈加速
减少状态;达到8 759.2元之后,耕地变化随经济增长呈
--2008年间,全国耕地变化一直处于减速递减期。对于 各省份而言,为体现各省份空间直观差异性,根据表3 中求得的Logistic曲线拐点出现年份,调用ArcGIS9.3 ArcMap模块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的结果见图5。在1988 年至拐点出现年份年间,各省份耕地变化一直处于加速递 减期;在拐点出现年份至2008年间,各省份耕地变化一 直处于减速递减期。其中,辽宁最早出现拐点,年份为1997 年;天津、广东、云南最晚出现拐点,年份为2004年。
减速减少状态。对各省份而言,也可求得耕地变化的拐点 (同理见表3),为体现各省份空间直观差异性,根据表3
万方数据
214
农业工程学报
2012笠
依据。然而,必须看到本文在验证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 Logistic曲线假说时,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仅仅从 众多因素中选取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经济增长与耕地变 化的两个指标,并且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1996年前后耕 地规模出现巨大断层,笔者参考已有研究对其进行修正和 估算,由此可能带来实证结果有一定偏差(如:“预测耕 地规模下限”的条件单一,通过模型只能描述未来中国耕 地变化趋势的一种可能,有待笔者进一步研究完善)。另
II-
嘞鬻圳
=
||狲秣
冒5全国各省份拼地:乏化拐点出现年,,,及各#。铲斫。;比例
Fig.5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flection
外,从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看,不可能只有图2一种模式, 特别是在开放系统情况下,S曲线的变化有可能发生转变, 需要学者设定新的假设条件逐步深入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运龙,汪涌,李玉平.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叨.中 国土地科学,2009,23(3):11一l 8.
Cai
points’appearance years and their proportions ofevery province in China
其三,预测耕地规模下限。就全国而言,根据全国 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Logistic模型参数K,可知自1988 年至近期全国耕地累积减少面积的上限为9.7万km2,而 1988年全国耕地反推面积为131.5万km2,故2009年后 数年全国耕地规模下限为121.7万km2,此值虽高于120 万km2(即“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是已十分逼近生 存红线为中国的耕地保护敲响警钟。对各省份而言,根 据各省份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Logistic模型参数K,可 得自1988年至近期各省份耕地规模下限,见表3。其中, 陕西耕地累积减少面积的上限最高,达到1.4万km2,故 近期陕西耕地规模下限为4.0万km2;而海南省耕地累积 减少面积的上限最低,仅为401 km2,故近期海南耕地规 模下限为O.7万km2;其他省份耕地规模下限见上表3。 4主要结论与讨论
【4】 [3】 【2】
Yunlong,Wang
of demand Land
Yong,et
a1.Study
on
relationship
and supply
of cultivated
changing land in
China[J].China
Science,2009,23(3):ll—l 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基于国际比较与策略选择的中
Li
国城市蔓延治理阴.农业工程学报,201 1,27(10):1—10. Xiaoshun,Qu Futian,Zhang Shaoliang.Urban sprawl
in China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 1, 27(10),1—1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 证【J】.资源科学,2008,30(5):667--672. Li Yongie,Wu Qun.Validation of kuznets e1.wee growth and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J].Resources
30(5):667—672.(in Chinese with勖gljsIl a)stma)
for economic Science.200B.
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 钩分析明.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8--31.
Zho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and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得出以下结论: 1)国外(区域)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由初 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过程中,对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的 强烈程度先增强后减弱,即经济发展整个过程对建设占 用耕地需求的强烈程度逐渐减弱,这个过程类似于数学 家提出的Logistic方程(“S”曲线)假说。 2)中国不同阶段对比发现,1988-2002年间中国经 济增长与耕地总量变化具有较为一致的波动特征,两者变 化趋势保持较为同步,2002年以后两者波动出现明显脱钩 或分歧,即经济发展在波动中逐渐增长,耕地减少在波动 中逐渐下降,当两者依赖程度降低到0时,中国耕地减少 将出现拐点,整个过程基本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趋势。 3)全国各省实证结果显示,除上海、广西、青海、 西藏、宁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8省份无法通过F 检验外,其余省份均能验证研究假说,全国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8 759.2元,是耕地变化加速减少向减速减少的拐 点,近期耕地规模总量不应小于121.7万km2,其他省(市、 区)耕地变化拐点和下限规模见表3。 依据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的Logistic曲线,我们不仅 可以深刻认识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之间的规律,而且可以 在把握不同阶段耕地变化规律基础上预测合理的耕地规 模,为公共政策调整和耕地保护转变提供直接参考和科学
[8】 【5】
Taiyang,Huang Xianjin,Wangbaiyuan.On the and re—coupling of economic growth
to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from 2002
ofNatural
2007[4.Journal
Resources,2010,25(1):18—31.
sustainable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Flores Morales S.A pre-investment model for
a
development叨.Management [6】
of Natural 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EcologiscalHazards,2010.127(I):75—84.
Anke D.Leroux,John Creedy.Optimal growth with uncertain biodiversity
land conversion and
cos乜叨.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l(2):542--549.
【7】
郑海霞,童菊儿,徐扬.发达地区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 驱动力实证研究叨.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75—78.
Zheng Haixia,Tong Ju’er,Xu
Yang.Spatio-temporal
in
changes of farmland developed
resourc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of the
areas[J].Transactions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7,
23(4):75--7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杨萍果,赵建林.河北省耕地资源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力 m.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95—99. Yang Pingguo,Zhao Jianlin.Temporal and spatial
of evolution in Hebei of
farmland
resources
and
its of
driving the
forces
province[J].Transactions
Agricultural
Chinese
Society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8,
Chinese with English
24(8):95—99.(in
abstract)
万方数据
第14期
姚远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215
[131谭荣,曲福田.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从两难
三竺。鼍.警94li.sHh
肌’m
adb。st【.ra.c。t^)m-^Ⅲm.。m“I l。*
Feng Zhiming,Liu
chm百ng
trenj
of
chinese,cuItivated land
Baoqin,Yang Yanzhao.A study of the
amauIlt%粕r dv data
完Ⅲ.自氯。妄源学聂,。2009’,施3):一38’7--一40。1 2…~ 【14】堕掌曼,。邓良毫亨篡挚二等-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协L~i‘妥;a三t二:磊7品i柚,T锄i:鼍。et a1.Res盈h
……200。6,。(12)一:5。0--。5 9‘…(inC+”hineS。ewi。th E。。ngl。ish王L.ab…strac。t)。…。
同性研究川.中国农学通报,2010,26(I):312—316.
4:1:蝴to.win-win瓤‘岫‘10“【J】?M龃ag。ment
World,
120]李效顺,曲福田,谭荣,等.中国耕地资源变化与保护研
0ll
variations
and’;rotection’ofthe cm赫d in chi舱fJ】.Joumal
the
Yao Yuanl,ki
Xiaoshunl,拙,Qu Futian2,Chen
Longqianl
(1.KeyLaboratoryforLandEnvironmentandDisasterMonitoringofTheStateBureauofSurveyingandMapping,ChinaUniversityof 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2.ChinaLandProblemResearch Center,Nanji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hypothesis that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land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intense.a new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ing can
be expressed as Logistic cur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n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amed out using the nationaI data.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he economic growth
at
abroad transformed
intens时of
to
from the primary stage to advanced stage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demand for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which was similar
the Logistic curve.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ages in China indicated that per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had a consistent wave from 1998 to 2003.but then had an inconsistent wave after 2003.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test,and demonstrate the hypothesis at provincial leveI
and cultivated land between l 988 and
changing in most provinces could pass the F 2008 except for 8 provinces.The year 2002
with Der capital GDP of 8759.2 Yuan waS an inflection point at which the cultivated land changed from accelerated reduction to decelerated reduction.The totaI cultivated land amounts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1.217×100 km2 after 2009. The inflection points and provides
a
the
limit of cultivated
land
scales had big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esearch
scientific basis and direct reference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public
policy adjustments
in China.
Key words:land
use,economics,growth,cultivated
land change,Logistic curve,hypothesis verification,China
万方数据
姚远,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图4、5)
Yao Yuan,et cultivated
a1.Quantitative
change in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growth and
land
China(Figure 4,5)
N
耕地变化拐点对应 备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区间所占比例
耕地变化拐点埘应人均l司 民生产总值区间/兀
0~6 000 >6 000~】2 000
一>12 _>1
000~1 8 000
8 000
小存心:
图4全国各省份耕地变化拐点对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区间及各区间所占比例
Fig.4 GNP per capita intervals at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flection points and their proportions ofevery province in China
N
A
比例尺l
4 000 000
耕地变化拐点出现年份所占比例
耕地变化拐点f』{现年份
■■1997_2002
一””)
,一J
1998■●2003 2000—■2004
200l
不在自
图5全国各省份耕地变化拐点出现年份及各年份所占比例
Fig.5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flection points’appearance years and their proportions ofevery province in China
万方数据
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姚远, 李效顺, 曲福田, 陈龙乾, Yao Yuan, Li Xiaoshun, Qu Futian, Chen Longqian 姚远,陈龙乾,Yao Yuan,Chen Longqian(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 实验室,徐州,221116), 李效顺,Li Xiaoshun(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 局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210095), 曲福田,Qu Futian(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210095)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28(14)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参考文献(20条) 1.蔡运龙;汪涌;李玉平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 2009(03) 2.杨萍果;赵建林 河北省耕地资源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力[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8(08) 3.郑海霞;童菊儿;徐扬 发达地区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7(04) 4.Anke D.Leroux;John Creedy Optimal land conversion and growth with uncertain biodiversity costs 2007(02) 5.Flores Morales S A pre-investment model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0(01) 6.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10(01) 7.Zhang Xingqiang;Wang Panxing;Zhao Gengxing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2007 8.牛海鹏;张安录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8(10) 9.李永乐;吴群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 2008(05) 10.李效顺;曲福田;谭荣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与保护研究 2009(03) 11.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 基于国际比较与策略选择的中国城市蔓延治理[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11(10) 12.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2005(01) 13.Lisec Anka;Prosen Anton Holistic approach to rural land management 2008(04) 14.Priess Joerg A;Mimler Matthias;Weber Robert Socio-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t a tropical forest frontier 2007 15.Wu Peilin;Tan Minghong Cultivated land loss aris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1996-2005) 2007 16.李效顺;张绍良;汪应宏 中国经济转型期建设用地增长极限计量研究 2011(07) 17.陈海军;邓良基;李何超 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协同性研究 2010(i) 18.谭荣;曲福田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从两难到双赢[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6(12) 19.曲福田;吴丽梅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0.Chukwuma Chrysanthus S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land degradation and remediation in Nigeria:current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blobal change in agricultural and mining areas 2011(01)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