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选题:创新全球化 切入点:研发全球化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日益转变到主要依赖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上来,创新体制与方式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创新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大势,具有复杂的动因与成因,对中国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构成挑战与机遇。中国要顺应创新全球化趋势,建设高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the wa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mode become the key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trend, with complex causes and causes, an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e.China shoul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innovation globalization and build an efficient open innov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研究”资助
【分类号】:F113.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祝影,杜德斌;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组织类型及其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2 朱朝晖,陈劲;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钰敏;魏晓平;;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1期
2 王宇;魏守华;;商业参与与开源创新的开放性之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12期
3 马文甲;宋传文;;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究: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4 郭涵宁;石红波;;国内技术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8期
5 钟耕深;刘鹏;于莉;;高科技品牌企业的研发组织模式及选择原则[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6 徐斌;;跨国公司研发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6期
7 戴永红;秦永红;;印度软件企业生产国际化的组织实施[J];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03期
8 汪涛;牟宇鹏;周玲;杨义浒;;企业如何实现开放式创新——基于光华伟业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10期
9 曹洲涛;宋一晓;;知识链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组织结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7期
10 陈搏;;激励“知识的选择性披露”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劲;王鹏飞;吴晓波;孙金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分报告[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C];2009年
2 王霄;韩雪亮;;创意、创造和创新: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机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慧爽;基于FDI的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朱朝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继林;价值网络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运营条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高小芹;企业分布式创新机理及其过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高钰;中国制造业跨国企业母子公司双向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强;外部知识搜索宽度的前因及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正式—非正式搜索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3年
8 赵君;我国装备制造业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陈泉;R软件的知识结构与开发者合作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曾进群;开源社区结构与行为及其特点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莹莹;基于知识管理的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斌;某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项目组织结构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耿晓娜;江苏省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构建及评价[D];河海大学;2006年
4 冯海昱;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敬枝平;铁路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乃波;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林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模型研究[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2008年
8 李鹏;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鹏;R&D经费投入及其会计处理规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丁多;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健,黄鲁成;企业海外研发资源整合模式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3期
2 唐礼智,张水清;试析跨国公司R&D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科技创新十大特点[J];科技成果纵横;2000年02期
2 李京文;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意义、趋势与任务[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周东升;浅议企业创新异化的规避[J];现代企业;2003年10期
4 陈融生;创新竞争与竞争优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张晶;论管理创新[J];现代情报;2004年12期
6 刘婷婷;;创新竞争与合并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9期
7 薛建明;;科技创新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J];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10期
8 王虎峰;戴莉;;我国药品自主创新管理战略、模式和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9年05期
9 李艳;;试论设计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企业活力;2009年05期
10 周加来;王国文;;思想的滋润 行动的指南——《创新管理论》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二中;;关于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举措的若干问题[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郑海超;侯文华;石柳;;网上创新竞争中发布者欺诈行为的防范机制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王莹;;创新设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张钢;徐乾;;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自主创新[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贺广明;;世界领先企业创新战略的可持续性变革及对我国公司的重要启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6 范芳;;不断创新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朱方明;肖丕楚;;以自主创新抢占西部战略制高点——四川企业自主创新调研报告[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曾欢;;技术共同体与中国的自主创新[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明华;;IBM绿色零售行动[A];首届中国POS及商业自动化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立;白波;;北京市社会公益科技创新系统分析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建沂;民营企业:由创业竞争向创新竞争跨越[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2 临风;全球创新竞争中的政府与市场[N];科技日报;2014年
3 彭斯达;培植创新力 应对新挑战[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评论员;创新进取 无中生有[N];湖北日报;2012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延峰;协同创新:开启产学研合作2.0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胡晓鹏;创新六问[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刘世锦邋张文魁;以激励机制创新促进自主创新[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宋绍彩;代表委员呼吁立法推进自主创新[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9 张书军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超越“自主创新”束缚 实现“向卓越竞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蔡兵;政府在创新中应当好服务者和组织者[N];广东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轶昆;基于厂商学习的产业创新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韩儒博;创新模式研究及其国际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忠唐;企业持续创新系统主导力的培育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黄玮强;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王彦博;基于知识创新的跨组织网络的微观层面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初守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露露;区域创新资源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宋利真;产学研协同包容性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向中华;升达公司产品创新管理体系设计[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茜;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倩;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刘国雄;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贺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迟健;浙江省创新资源集聚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佘志先;“和谐型”交传电力机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赵静;试论“当代小科学”背景下的原始创新[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4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0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