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五大战略

发布时间:2018-04-21 21:32

  本文选题:低碳发展 + 公众参与 ; 参考:《中州学刊》2014年12期


【摘要】: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是践行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引导公众参与低碳发展可实行五大战略:1.利益激励战略:用补贴、税收等经济手段,激发公众自觉自愿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调动市场力量,鼓励低碳生活;2.文化引导战略:通过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科普教育、专业培训、公益活动、榜样示范等多种途径,引导公众树立低碳意识,培育低碳文化;3.立法保障战略: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明确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权利、范围、形式和程序等;4.政治参与战略:在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政治参与,从参与内容、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和参与保障等方面入手,完善决策机制;5.社会协同战略:重视NGO作用,加大对NGO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倡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力量。
[Abstract]: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inevitable choice to practic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ading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can be implemented in five major strategies: 1. Interest incentive strategy: using subsidies, taxes and other economic means to stimulate the public to voluntarily participate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enthusiasm, mobilize market forces, and encourage low-carbon life. Cultural guidance strategy: through media publicity,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role models and other ways to guide the public to establish a low carbon awareness, cultivate low carbon culture. Legislative protection strategy: the mandatory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clarify the rights of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 scope, forms and procedures, etc. 4. The strateg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o introdu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policies related to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from the aspects of participation content, main body,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and guarantee of participation. Social coordination strateg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NG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support of NGO, advocate social supervision, and give play to social forc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战略研究(2013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气候变化经济过程的复杂性机制、新型集成评估模型簇与政策模拟平台研发》(2012CB955802)
【分类号】: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2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严轲;龙丽民;;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张吉献;于正松;;河南低碳城市战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6 王峰;;低碳城市建设模型探讨[J];北方经济;2011年08期

7 周文兴;林新朗;;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排污企业污染治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8 李向阳;李瑞晴;;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毛超;李世蓉;刘杨;;向“低碳城市”转型框架体系与途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蒋俊毅;;系统化视角的低碳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榕;蔡俊恒;王莉;朱恩云;高兵;强娟;;西安低碳城市规划初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雷仲敏;曾燕红;;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证分析与评价[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郭逸飞;;浅谈低碳经济如何打造北京国际化大都市[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谢永琴;王晓鹤;;浅析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变[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常艳;黄耀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刍议[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宜权;;标准助推低碳经济[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单宝;;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梁福庆;刘福松;;三峡工程库区低碳经济发展探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梁福庆;刘福松;;三峡工程库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易经纬;广东电力低碳转型研究:路径、政策和价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萍;基于环境责任分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邢敏;城市社区低碳化转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宋晓莹;低碳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及国际性经验启示[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凤霞;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方虹;;国外发展绿色能源的做法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11期

2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3 夏X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年03期

4 孙钰;;投资低碳经济 迎接气候挑战[J];环境保护;2008年05期

5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年Z1期

6 秦大河;罗勇;陈振林;任贾文;沈永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2 ;建设节能环保型企业 走低碳发展之路[J];冶金管理;2010年01期

3 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J];科学发展;2010年01期

4 李志青;;世界的“低碳发展”之路[J];上海人大月刊;2010年04期

5 谈乐炎;;三专家细析广东低碳发展[J];小康;2010年05期

6 ;“未来与低碳发展”2010北京国际科普节启动[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1期

7 王传波;;走好低碳发展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10年06期

8 茆娟;;我国政府治理视角下的低碳发展[J];理论学习;2010年07期

9 傅志寰;牛田瑛;;关于低碳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10 罗强;蒋尉;;贫困灾区也可先行低碳发展——广元灾区低碳重建实践[J];环境保护;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方时姣;丁钊;;生态和谐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彭涛;吴文良;;绿色GDP核算: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再研究与再讨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武义青;张云;;把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吴楠;陈健;;我国低碳发展的承载——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张贵祥;;首都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竞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岳勇;邓皓;罗凯;谢加才;;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途径刍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10 卢岳华;;不断提高领导低碳发展能力的思考[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蔚 记者 任小昌;全力支持广元低碳重建和低碳发展[N];广元日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王建国;低碳发展路线图[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桂兰;以长远眼光推进建设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步伐[N];广元日报;2010年

4 曾雅;中新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出炉[N];广东科技报;2013年

5 记者 唐彪;广元将建设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N];广元日报;2013年

6 记者 马之恒;低碳发展的平衡之道[N];北京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张云 尚慧辉 沈佳;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开幕[N];山西日报;2014年

8 首席记者 齐泽萍;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落幕[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9 王运庆 王峰;绿色 循环 低碳发展之路[N];新乡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戴丽昕;上海探索低碳发展模式[N];上海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江洪;基于森林碳汇信息的福建省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4 冯占民;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淑英;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若;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展;云南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赵先超;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欧万彬;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文峰;广元市低碳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谢涵;《低碳发展:关键问题》(第8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李凌云;电网企业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评估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赵明月;辽宁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谭淳;跃进公司低碳发展途径与经济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杨新;《低碳发展:关键问题》(第十五章和第十八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4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84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