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本文选题:人才集聚 + 经济发展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6期
【摘要】: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的建设将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集聚,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也有利于改善当地人口结构。北京市怀柔区中科院大学的入驻,将促进怀柔区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战略的实现,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Abstract]:Talent agglomeration plays an inestimable rol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will realize talent gathering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high-tech industr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local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ad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Huairou Distric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ll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Huairou District Culture and Technology High-end Industry New District and will help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分类号】:C964.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2 宋之帅;杨善林;龙丹;;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3 孙洁;姜兴坤;;科技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区域数据的对比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4 胡嫔;靳环宇;;两型社会建设:从人才资源到“人才经济”[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汪长江;;沿海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水平影响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2期
6 牛冲槐;田莉;郭丽芳;;科技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7 孙林岩;随机差分方程分析及其在人才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5年02期
8 吴殿廷;陈向玲;刘超;张若;顾淑丹;蔡春霞;;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空间集聚的初步研究——以两院院士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9 姜玲;梁涵;刘志春;;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5期
10 马宁;王选华;饶小龙;;北京经济增长中人才资源贡献率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宗成;吴永辉;;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乔欢欢;;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农村和城市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杨敏;;科技人才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4 董亚娟;孙敬水;;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5 余长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包含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6 张婧;刘伟;;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以湖南省人力资本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刘长生;简玉峰;;寿命预期、教育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8 徐明凡;郎晓亮;柳鹏程;;湖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杨明;张梦雪;;河北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10 张洁;王婷婷;;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铭来;奎潮;;基本医疗保险对国民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陈建安;李燕萍;毛冠凤;;产业集群区的人才集聚现象理论诠释[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3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7 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技术效率与要素积累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8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张自然;;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10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张小雪;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内生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刘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沙曼丽;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益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路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袁锦;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王轩;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及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阳;关于强化大连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的竞争地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沙沙;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黄昆;湖南省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书凤;沈进;;21世纪江苏人才经济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杨敏;;科技人才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3 桂昭明;;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研究[J];中国人才;2009年23期
4 俞兴民,艾欢;简论“人才经济”的超越性优势及特点[J];中国公务员;2003年11期
5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6 王恬;;人力资本流动与技术溢出效应——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7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8 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9 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10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预警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朱杏珍;;人才集聚的动力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3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与城市化水平互动关系的建模研究[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4 蔡永莲;实施优秀人才集聚战略[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5 李光红;陈学中;孙丽丽;;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创新[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6 黄鹤;;浙江省创新人才集聚载体之优劣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7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演化规律与对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周均旭;江奇;;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机理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孙健;陈建林;李桂玲;;我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的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6期
10 ;筑人才集聚之巢 引海归创业学子[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安;李燕萍;毛冠凤;;产业集群区的人才集聚现象理论诠释[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苏俊;;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加快培育柳州产业集群[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小军;;抓实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毓矩;;集聚各类人才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谷建全;;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6 谷建全;;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朱咏;黄苏萍;;高铁和同城化背景下浙江文化创意创业人才集聚的机遇与对策[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8 毕东升;蒋建云;;无锡市崇安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报告[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姚德利;王莉;;安徽中部崛起的人才发展战略[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10 张志侠;;从围棋到人才使用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商宇;打造人才集聚高地[N];重庆日报;2008年
2 常人社 韩晖;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启动[N];常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奔;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旗帜下[N];解放军报;2011年
4 通讯员 王勇 陈宁 记者 戴六华 宋广玉;打造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链[N];南京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莉莉;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N];青岛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银峰 舒薇;构建现代化人才集聚中心[N];长沙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岱娜 通讯员 吴长林 实习生 杨林鹏 姚苏洛;汕头加快打造区域人才集聚中心[N];汕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曹舜奇 通讯员 文兆星 文志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N];益阳日报;2009年
9 上海市金融党委;推进上海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集聚地建设[N];组织人事报;2010年
10 ;以人才集聚促产业积聚[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世杰;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人才集聚与内育双螺旋耦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毛冠凤;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夏琛桂;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人才集聚、扩散与共享的模型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薛燕香;基于迭代引进的项目驱动型企业科技人才集聚能力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白极星;新疆人才集聚区域差异分析及模式选择[D];新疆大学;2013年
4 孟雪娇;县域传统产业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付婧;福建省三明市科技人才集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月;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磊;地方政府竞争力对人才集聚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9 尤雯;人才集聚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潘冬梅;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人才需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2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9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