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县域经济 + 原中央苏区 ; 参考:《东南学术》2014年06期
【摘要】:2012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赣闽粤等原中央苏区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原中央苏区将变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原中央苏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我国改革发展成果的惠及程度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经济发展效益评价和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2004-2013年的福建省37个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DEA方法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分区域、分层次测算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原中央苏区37个县域经济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最终依据研究结果对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Abstract]:In June 2012,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suggestions on supporting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 in southern Jiangxi. In March, the State Council formally approv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for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 of Jiangxi, Fujian, Guangdong, Guangdong, Guangdong and other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s, and the original central and Central Soviet Area will become a national revolutionary old area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the original Central Soviet area is related to the benefit of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nefit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37 original Central Soviet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 is based on 2004-2013 years. The panel statistical data, using the DEA method from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ngles, calcula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 in Fuji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7 counties in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nd fin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 of Fujian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224;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钟业喜;文玉钊;;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空间结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刘维菱;中央苏区合作制经济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4 熊吉陵;黄诚;;论中央苏区时期的农村合作制经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陈建辉;;闽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6 余伯流;;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经济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4期
7 孙卫芳;;论中央苏区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8 廖文梅;廖冰;;集中连片贫困林区反贫困度量分析——以赣南中央苏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3年06期
9 章莳安;;基于DEA方法的原中央苏区(赣南)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10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J];中国农史;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本权;曾耀荣;;民间互助·合作运动·革命策略:中央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再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田有煌;;合作运动中的苏维埃政府和民众的选择——以中央苏区消费合作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马春玲;;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思想探析——以《才溪乡调查》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金水;;党在中央苏区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原创性经验及启示[J];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蒲丽娟;陈跃;;论苏区时期我党解决民生问题的若干历史经验[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凌弓;;近十年国内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黄伟英;;中央苏区合作社建立的原因及其功能探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陈秋华;陈伟;曹辉;;福建省绿色生态与红色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9 蒲丽娟;;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与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蒲丽娟;;论苏区时期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欣;;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路径探索——以江西省赣州南部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冯剑;近代天津民间借贷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熊标;苏区精神论[D];南昌大学;2014年
5 章莳安;金融支持对中央苏区(赣南)振兴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刘显利;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春蕾;毛泽东早期经济建设思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纪永起;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经济战线的对敌斗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南海;中央苏区合作运动述论[D];南昌大学;2008年
4 孔燕;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卫涛;20世纪20-40年代林伯渠经济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刘春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7 苏敏;中央苏区社会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静波;“苏区干部好作风”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毋翔宇;中央革命根据地消费合作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许宏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刘影;赖格英;;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柏棣;;浅论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合作社的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钟业喜;陆玉麒;;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4 段鹏;张晓峒;张静;;论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因素——基于村民行为选择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5 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6 王昊;龙慧;;试论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7 何丹;杨r,
本文编号:1879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7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