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适宜性研究
本文选题:产业空间规划 + 生态功能 ; 参考:《经济地理》2014年10期
【摘要】: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产业空间规划在当前中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位居要席。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效率双重约束,设计了一套基于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的产业空间规划路径: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因子分析、象限分析等多种数理分析方法,首先从土地生态功能评价和社会经济系统生产效率评价出发,构建基于生态—生产二维结构关系的综合承接潜力评价矩阵,然后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基础的定量测度,对六大重点承接产业优势度分布的空间适宜性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引导方案,为引导城市带尺度下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整合提供参考。
[Abstract]:Industry is the vitality of a city. Taking the urban belt of Wanjiang R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idering the dual constraint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 set of industrial spatial planning paths based on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re designed: comprehensive use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quadrant analysis and other mathematical analysis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undertaking potential evaluation matrix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production is constructed.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is of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the spatial sui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ominant degree of the six major undertaking industries is judg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patial guiding scheme for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s deduc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layout under the scale of urban bel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11010)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晖;王兴平;章建豪;严玲;;基于效益分析的节约型城市规划方法探索——以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7年06期
2 王兴平;钱德福;齐文;;基于“空间准入”的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规划师;2008年03期
3 边雪;陈昊宇;曹广忠;;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关系的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4 李广娣;冯长春;曹敏政;;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研究——以铜陵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5 黄金碧;冯长春;;基于DEA模型优化的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6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7 韩{;冯长春;;滁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结构协调性分析[J];特区经济;2013年05期
8 章建豪;王兴平;;基于GIS的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评价研究——以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9期
9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郑度,李双成;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ssess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A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4期
2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3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4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5 李广泳;安萍莉;王数;修峰;姜翠红;;东平湖老湖区生态退耕标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苏县龙;姜志德;;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申海建;郭荣中;江艺明;黎雄5;;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罗建美;渠开跃;霍永伟;;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9 胡伟;;农田与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霍天阳;韩德梁;付静尘;韩烈保;;十堰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堂;石培基;;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贾滨洋;唐亚;柏松;王琴;;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范娜;;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许景;刘伟奇;陈,
本文编号:1887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8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