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低碳化 + 技术进步 ; 参考:《资源科学》2014年12期
【摘要】:在深入分析产业结构低碳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和低碳能源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1996-2011年数据实证测度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然后以历年产业结构低碳化测度值为因变量,以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为自变量,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因素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作用。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由于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优化的限制因素较多,因此现阶段应重点依靠投资提升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low carbonization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reflecting the low carboniz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ow carbon output, low carbon emission and low carbon energy. And use the 1996-2011 data to measure the low carbo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n, taking the measurement value of low carbon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dependent variab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structu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low carbon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1996, the low carbo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structure are all helpful to promote the low carbon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cause there are many limiting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xpor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e should focus on investment to promote the low carboniz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this stage.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低碳协调的机制与评价研究”(编号:HB14GL008)
【分类号】:F121.3;F75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京燕;裴前丽;;中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2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3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4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范丹;王维国;;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基于广义GFI的指数分解[J];系统工程;2012年11期
6 赵涛;时洪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7 李博;胡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J];管理科学;2008年02期
8 虞义华;郑新业;张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9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10 马燕合;黄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 迎接低碳经济到来[J];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田飞;;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景;李小朋;;建设低碳城市[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4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董琼;;粮食产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5 张国宗;田雅娟;;张家口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6 陈晓明;;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张淑怡;;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对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8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9 唐君;;我国31个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排序和聚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10 陈道平;;基于典型相关的我国农业投入与产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宁;刘金祥;;北京市能源消耗统计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卿湘运;王行愚;;基于RJMCMC的多维尺度分析维数选择[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韩越;;低碳经济对沈阳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士玉;马丽仪;何勤;;基于熵理论的社会数据分析方法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琪琪;黄龙生;;临安市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结构的统计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剑飞;刘黎萍;孙立军;;纳米二氧化钛对汽车尾气中含碳化合物分解研究初探[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易艳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思考[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韩晓明;商业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测度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程宇;马铃薯蛋白水解物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抗氧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何亮亮;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晁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分类及失效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杨娜;基于云参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湿度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波;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邱月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晓;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贸易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秦怀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济南市农村竞争力评价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余亭;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增长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雪江;试题具有理想点反应特征的自尊量表的编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万婧璐;南昌市可持续发展状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欧奕康;A公司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研究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胡晓鹏;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4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5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6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7 潘海啸;汤婛;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8 石奇;尹敬东;吕磷;;消费升级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9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10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丽君;刘正林;;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令丞;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玉娟;;“低碳化”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10年07期
2 张亚红;;营销传播方式的低碳化[J];市场观察;2010年08期
3 孙研;崔清泉;;企业营销模式的低碳化创新[J];经济师;2010年11期
4 沈鸿;;中国低碳化社会建设的动因问题和方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17期
5 马煜婷;;英国的交通低碳化之路[J];经济;2010年12期
6 叶青;;消费领域低碳化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0年27期
7 和晓玲;陶伦康;;浅议促进我国工业“低碳化”的财税激励政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3期
8 郭慧梅;;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走低碳化之路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9 寇有观;;信息化带动低碳化落实科学发展[J];办公自动化;2011年13期
10 李维维;;梅园梅:从生态角度,促低碳化发展[J];低碳世界;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振国;;实现商业低碳化的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安玉发;彭科;;我国蔬菜产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究[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小荣;郑传亮;;实现商业低碳化的对策建议[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樊爱荣;;我国零售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利;;低碳化建设博物馆新库房[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6 邓舒洪;施育青;金e,
本文编号:1899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9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