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
本文选题:转型期 + 经济周期波动 ; 参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将转型期划分为改革开放探索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描述性分析表明,前一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后一阶段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Abstract]: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Chinese economy experienced five round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stablishment time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economic cycle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s divided into the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tage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vious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s are high growth and inflation, the government mainly depends on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and the focus of regulation is how to restrain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demand; In the latter stage,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are excess liquidity, insufficient effective demand and deflation. The government's adjustment of economy is mainly based on indirect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he emphasis of regulation is to start domestic demand.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ode and key points reflect the changes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转型期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稳定政策应对机制研究”(JBK1207023)
【分类号】:F1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树成,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5期
2 刘恒;;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比较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3 余宇新;谢鸿飞;;基于STR模型的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拐点的识别与预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4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6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7 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8 陈浪南;刘宏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9 梁琪;滕建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刘建容;李勇;;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2期
4 夏凯;郑明;连宏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基于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5 韩蓓;张连城;;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彭勇,陈民伟;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周期波动特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7 付洪良;;我国食品行业波动特征与周期划分[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8 张小宇;刘金全;曲国俊;;我国汽车产量波动态势分区制度量与预测[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9 张晓晶;;How Should China Handle Trade-offs between Growth and Inflation?[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刘晓静;;人均产出增长率收敛原因探析[J];成功(教育);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赜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波动效应的数量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李凌;王翔;;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2006):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姜永坤;;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特征与中国战略对策——“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前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陈华;;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ECM模型的实证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课题组;韩旺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投资率问题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9 潘和平;;股市金融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构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溪明;房地产周期及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兴赛;虚拟经济、制度嬗变与政府规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6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郜志宇;经济剧烈波动条件下矿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鸿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拐点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婷婷;辽宁省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民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持续期依赖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冯田;考虑下侧风险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商广霞;关于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妍;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基于MS-VAR模型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端瑞东;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磊;出口波动及对出口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格尔;全球经济增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银行家;2001年02期
2 郭庆旺;贾俊雪;杨运杰;;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及拐点识别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3 刘金全;郑挺国;;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与经济增长走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4 殷剑峰;;中国经济周期研究:1954 ̄2004[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5 刘金全;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长尾特征[J];宏观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6 刘树成;张平;张晓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7 贾俊雪;郭庆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8 王玉茹;;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中长周期波动[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9 卢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1987年04期
10 马建堂;;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经济周期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初探[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岚;;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分析及建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梁国超;刘金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弱化成因和经济“软扩张”后的增长趋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赵晓;;转型期宏观调控需要大智慧[J];中外管理;2008年01期
4 李冀申;;经济中的顺周期行为与宏观调控[J];金融与经济;2010年05期
5 王艳莉;;1992-2007年中国经济协动性经验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2期
6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7 陈朝阳;贺锐;;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经济周期波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银忠;;转型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金全;曲国俊;马昕田;;我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总量驱动特征与阶段性分析[J];经济纵横;2011年03期
10 刘金全;蔡志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快速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成因的对比分析[J];学海;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章亮;;用“三个代表”思想实现转型期价值失衡的调控[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黄力之;;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看转型期的价值冲突[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王如松;;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6 程群;;地质勘查单位转型期科学发展问题探讨[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树成;张平;张晓晶;;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陈昌国;;对转型期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吴贵钧;包建军;;转型期我国固网运营商营销再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许险峰;温春阳;;转型期城市更新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点看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树成;宏观调控应化“大”为“小”[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于志勇;宏观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日渐步入转型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转型期宏观调控需要大智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冯佳;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N];证券日报;2004年
5 高建锋;调控政策需“良性大转型”[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刘树成;本轮经济上升周期为什么一直在延长[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崔斌;资产配置要视经济周期而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何鹏邋薛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叶健;2008:经济周期转折点会否到来[N];辽宁日报;2008年
10 贺斌;谈拐点为时尚早 高位调整更有可能[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艳;转型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姜贤求;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建军;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6 赵兴罗;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广振;转型期俄罗斯中产阶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汪红梅;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长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分析及调控管理[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周亮;对转型期宏观调控的依据和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张新;转型期政企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邱建钰;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及政府宏观调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婷;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5 何小林;转型期传统居住空间更新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黄新伟;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刘希;论新世纪小说中的转型期乡村女性形象[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红军;转型期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王海生;论转型期我国政府与文化市场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怡;转型期我国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0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6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