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GE模型的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经济影响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
基于CGE模型的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经济影响评价研究
张学芳
【摘要】:黑龙江省为提高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三年决战”期间完成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投资。从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科学地评价公路建设产生的经济影响,对政策总结与调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根据CGE模型对经济影响事件的分析原理,构建黑龙江省公路建设CGE模型,对大规模公路建设带来的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分析了公路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CGE模型分析经济影响事件的原理构建了公路建设CGE模型。基于黑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产业部门进行合理地划分,完成了黑龙江省宏观和微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和平衡。应用GAMS软件求解公路建设CGE模型,分析公路建设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基年的均衡解为基准,通过改变公路建设投资额模拟出黑龙江省不同年份的公路建设投资对其他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拉动作用。此外,分析了公路建设对各产业的中间投入需求量的影响,最后将评价结果与投入产出法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各年份公路建设投资产生的GDP拉动作用以及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乘数,并与全国的投资效益乘数相比较,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此外,对黑龙江省的消费和商品流动产生的波动影响展开分析。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公路建设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4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2 周伟,张志敏;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直接拉动的定量测算[J];公路;2005年04期
3 贺琼;廖建桥;;高速公路网国民经济发展乘数效应评价模型[J];公路;2010年08期
4 侯相深;沈晨卫;谢秉磊;金敬东;杨爱国;;不完全信息下的高速公路建设期投入产出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5 陈建华;刘学勇;秦芬芬;;CGE模型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引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涛;王玥;华蕊;;高等级公路建设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邹苏华;刘睿劼;张智慧;;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系统动力学评价——以吉茶高速公路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5期
8 夏传文;刘亦文;;燃油税改革对我国节能减排影响的动态CGE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9 胡天军,卫振林;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静;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闫珺;基于CGE模型的中国铁路基础设施投资波及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亭亭;廖飞勇;陈月华;;园林绿化项目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4期
2 张志;周浩;;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及其产业差异——基于空间计量的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3 李玉民;;燃油税实施对我国物流业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传明;曾菊新;;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5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6 王军,赵英才,孙裬;电信网络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7 张镝;吴利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8 罗京;王峰;王元庆;;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公路;2007年09期
9 段新;岑晏青;路敖青;;公路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公路;2012年03期
10 王建强;习江鹏;郗恩崇;;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晓亮;许学芬;;资源税改革的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丽;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及计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许春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亚茹;节约型公路交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宋蕊;总部经济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柯华虎;基于SD的建设企业管理创新及健康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建强;高速公路改扩建战略与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建国;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别兆东;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任艳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关键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亭亭;城市道路绿化项目后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娜;京津区域CGE系统开发及区域经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朝君;干线公路网国民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影响后评价[D];长安大学;2011年
6 马超;高速公路成本补偿方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金天宁;山东省公路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段劲;高速公路投资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董现垒;北京市交通与区域经济现状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牛慧英;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信息资源产业乘数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饶呈祥;;燃油税经济效应的省际差异探析[J];财经科学;2009年02期
3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4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5 刘学华;张学良;彭明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6 刘纪显,伊亨云;投入产出分析的RAS方法的加权修正和推广──RTALS方法及其数学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汪传旭;航运业社会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J];系统工程;1996年02期
8 吴慈生,汪敏;高速公路经济带吸引区域与开发模式研究[J];系统工程;2000年02期
9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10 孙斌;邹国平;俞礼军;;公路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公路;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吴津喆;高速公路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娜;京津区域CGE系统开发及区域经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永祥;高速公路建设对青海经济社会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罗霞;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及效益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张丽;高速公路经济网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5 徐丽营;区域高速公路网社会经济影响系统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宋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交通与经济的互动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章正渊;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柏青;公路交通在山西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统计;2000年09期
2 顾建国,冯振宇;论公路交通与公路交通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3 王昌香;防治公路街道化的几点建议[J];江苏交通;2001年07期
4 黄建军;孟华;;立足公路交通 寻求更大发展[J];交通职业教育;2001年06期
5 张世杰;;关注贵州公路体制改革[J];中国公路;2002年16期
6 张毅;法国的公路交通及启迪[J];江苏交通;2003年07期
7 张妹云;略谈公路统计改革的基本思路[J];山西统计;2003年11期
8 安富永;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浅析[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9 ;《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总目次[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4期
10 白宗孝;澳大利亚的公路交通[J];西部大开发;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公路交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雷茂锦;;公路交通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袁兆国;廉士成;;论我国公路科学发展急需处理好的十个关系[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4 彭玲;孙东根;李永铎;;安徽沿淮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公路交通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5 徐厚福;胡建国;帅长斌;;2020年江西省公路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6 王凡昌;;论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交通投资体制[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峰;;台湾公路交通考察报告[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成果;;面对入世的公路建设[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9 吴有铭;;公路交通敏捷动员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田华;王志;陈辉;李蔼恂;;极端强降水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分析以及思考[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济丁;[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市公路局 徐祥增;[N];莱芜日报;2007年
3 记者 郑亚伟 尚雄 通讯员 吕丽娅;[N];丽水日报;2008年
4 高邮市交通局高邮镇交管所 吴朗勇;[N];江苏经济报;2010年
5 杨桦 山西省公路局晋中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6 记者 李徽;[N];宁夏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肖芸香;[N];中国环境报;2000年
8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厅长 郝继业;[N];中国交通报;2001年
9 陈乃文;[N];中国交通报;2003年
10 王维佳;[N];中国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春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朱伽林;完善公路建设代建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龙传华;“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杉;中国高速公路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廖军;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及系统实现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张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7 袁玲;公路林带声衰减量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张健;公路快速货运轴辐式网络运载规划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林涛;生态友好型公路建设与地质环境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敏;黑龙江省公路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启龙;公路交通防减灾预案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学芳;基于CGE模型的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金亚东;青岛公路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刘丽华;公路交通专门人才预测相关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史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满意度测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繁己;2000—2020年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8 黄殿会;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9 曹玉姣;公路交通经济影响评价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志超;公路交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贡献及测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