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16-12-17 18:17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08年

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王能应  

【摘要】: 研究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史上的制度变迁及其绩效,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研究土地产权归属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由于产权即财产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等,因此,考察土地产权制度就主要是考察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耕作经营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内容。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描述与分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并试图分析为什么一方面虽然中国早在14世纪就存在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才具有的条件却终究没有发生产业革命,另一方面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而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因而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唯一完整保存者。 本文的结论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贯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的始终,中国历史上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史的演进息息相关。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土地的私有制,土地产权的清晰,成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激励制度。但自秦朝明确土地私有权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后,地权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得土地这种生产要素作为资本积累常常被打断。中国明清以来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层面,在于土地产权制度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产权结合的层面上,中国地主型的土地制度对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造成了有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就是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耕作经营模式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变革,从“千耦其耘”的集中耕作、大小庄园的集体耕作、均田制下的家庭耕作、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契约租佃耕作,到地主雇工经营,这些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必然适应,也是社会历史前行的自然选择。小农家庭生产单位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经营模式,虽然从微观的生产单位(家庭或小农场)的层面来说,传统小农经济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但从宏观的角度看,传统小农经济自身毕竟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利于规模经营和更高技术的采用,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和近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至迟自秦汉时期即出现实物地租,明清时期普遍实行实物定额租制,而且货币地租也开始流行,这些都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但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封建社会,地租率超过50%显然偏高,超出佃农的承受能力,导致佃农无法进行农业积累,并且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高收益率使得购买和兼并土地有着巨大的利益冲动,这是自耕农失地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既发展又不能充分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出现停滞和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 本文的特点是,明确和系统地提出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的不稳定性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和资本积累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并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探讨小农经济的效率,认为在传统农业社会,适应当时生产技术条件的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是有效率的,但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改进,小农生产模式就落后和不适应了。本文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租佃关系中地租率过高,使得农业内部的积累无法进行,只能维持甚至有时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学术观点也作了论证。 本文的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尚嫌肤浅,并且没有使用数理模型进行研究和论述,这使得本文的论证过程及其说服力受到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329;F3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23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1-13
  • 1.2 文献的回顾与评价13-18
  • 1.3 本文研究思路18-22
  • 1.4 创新与不足22-23
  • 2 基本理论:农地产权制度及其变迁23-50
  • 2.1 产权、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23-26
  • 2.2 制度变迁及其效应26-40
  • 2.3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及其路径依赖40-50
  • 3 农地所有权: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与演变50-96
  • 3.1 导言50-51
  • 3.2 土地私有产权界定的经济分析51-61
  • 3.3 土地产权私有化的进程61-64
  • 3.4 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固化64-67
  • 3.5 地权的集中与分散及其变化的长期趋势67-94
  • 3.6 本章小结94-96
  • 4 农地使用权:土地经营制度的变迁96-151
  • 4.1 导言96
  • 4.2 农地使用权制度安排的经济分析96-111
  • 4.3 农业耕作经营模式的演变111-125
  • 4.4 租佃制度的演变125-135
  • 4.5 传统小农家庭经营的经济绩效135-149
  • 4.6 本章小结149-151
  • 5 农地收益权:地租分配制度的变迁151-186
  • 5.1 导言151-152
  • 5.2 剩余权利安排的经济分析152-156
  • 5.3 地租形态的演进及地租率156-173
  • 5.4 农地收益分配的激励和消散功能173-185
  • 5.5 本章小结185-186
  • 6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186-193
  • 6.1 本文结论186-191
  • 6.2 研究展望191-193
  • 致谢193-195
  • 参考文献195-210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1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清;崔广平;;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J];当代法学;2009年02期

    2 徐志华;;完善社会主义新型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徐志华;;论社会主义新型农用地产权制度的建立[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5期

    4 马景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胡亦琴;残缺与重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效率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6 李嵩誉;;农地发展权与农民农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蒋军成;赵丽江;;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研究[J];农业经济;2009年01期

    8 刘晓英,南灵;明晰农地产权 改革征地补偿[J];农村经济;2005年01期

    9 周全;蒋军成;;我国农地产权分析与制度重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肖晚霞;蒋军成;施春娟;;我国农地产权分析及制度重构[J];桂海论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继文;;土地产权制度与城中村土地权益探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龙;;国有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3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杨海莹;;中小企业的家族式产权制度探析[A];“银座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5 李辉文;;企业组织的演变——联合产权制度阶段演化论下的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志奇;;关于地勘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7 王志刚;钱丽苏;;商业性地质工作与地勘单位改革的关系[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8 李世美;胡春燕;;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互补[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江;杨植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弹性控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官诚;;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弊端与对策探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程汝鉴 通讯员 吴家文;[N];金融时报;2009年

    2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人行上杭县支行 何国钦;[N];上海金融报;2002年

    4 李书勤;[N];中国航空报;2001年

    5 何众仁;[N];证券日报;2004年

    6 本报评论员;[N];山西日报;2005年

    7 李琴;[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周泓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杨建勋;[N];兵团日报(汉);2002年

    10 肖万春 邝文军 ;[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杭莉;农地产权对农地利用绩效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王能应;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冀县卿;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与制度绩效: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小红;产权结构、产权关系与制度创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刁怀宏;双层经营体制的农地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吕洪霞;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2 谭丽华;产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3 纪丽娟;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谦;中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武兰芬;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欧国涛;中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佟大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栗楠;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谢威;我国公立医院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白桂清;我国家族制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7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