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7 06:56
【摘要】: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以我国各省市为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物质资本集聚、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等变量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物质资本集聚带来的资本深化并未转化为技术深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足迹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双重效应,当期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正在凸显,超过了环境成本负效应。其中,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当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Abstract]:The factor agglomeration promot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helps to chang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rom "extensive type" to "intensive type". Taking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nfluenced by physical capital agglomeration, 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energy footprint int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evel by using GW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ital deepening brought about by physical capital agglomeration has not been transformed into technological deepening and has not promoted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pillover effect, and obviously promot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energy footprint intensity has a significant restriction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s a dual effec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while the late stag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which exceed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st. Among them, 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energy footprint intensity and cur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ve great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073,712731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630169)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3293) 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招标项目(ZD05)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范德成;周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3期

2 陈建军;张兴平;丁正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张钢;王宇峰;;知识集聚与区域创新——一个对我国30个地区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3期

5 朱海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3期

6 王锐淇;张宗益;;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科研管理;2010年03期

7 陈菲琼;任森;;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研管理;2011年01期

8 高丽娜;蒋伏心;;创新要素集聚与扩散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以江苏宁镇扬地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9 郭运功;汪冬冬;林逢春;;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nergy Footprint in China Based on STIRPAT Mode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5期

2 甄翌;;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李琦;韩亚芬;陈建永;;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4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李玉霞;肖建红;陈绍金;;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梅煌伟;黄民生;张如;;基于NEP福建省能源碳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8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9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10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叶元蕾;;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阳;;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纪建悦;栾绍朔;姜兴坤;;基于修正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分析及其预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9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徐争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实践经验及其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启示[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新华;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研发过程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2 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3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项云帆;王少平;;基于空间Panel Data的中国区域人均GDP收敛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资源重组、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6 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7 骆永民;;中国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刘迎霞;;空间效应与中国城市群发展机制探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清娟;;长三角产业同构向产业分工深化转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苏h椒,

本文编号:231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1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