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山东省区域碳排放实证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16:33
【摘要】: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1月19号发布最新数据,我国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7.8%。网易财经通过对国内百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调查,发布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走势预测报告。该报告发现67%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维持在7%~8%的水平。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未来几年内我国仍将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急剧增加。据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测算,“201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其实,,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气候问题早己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各国也纷纷着手应对气候问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明确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人口世界第一、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CO2排放也急剧增加增长,因此减排压力很大。为了能够顺利实现所做出的减排承诺,必须调动各省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减排指标。在此背景下,对如何实现减排承诺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为对象,研究其实现节能减排的路径和对策。作为国内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山东省在煤炭、石油以及金属矿产等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然而,工业结构偏向重工业化,传统的能耗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能源消费总量大,所有这些使得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山东省碳排放进行研究分析的必要性,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探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和路径。利用省级数据分析山东省节能减排现状,分别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发展、二氧化碳排放等角度对山东省的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构建了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体系结构。
[Abstract]:China's GDP in 2012 was 51.9322 trillion yuan, up 7.8 percent from 2011 at comparable price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released the latest data on January 19, 2013. NetEase's 2013 forecast for the world and China's economy is based on a survey of 100 domestic economists and entrepreneurs. The report found that 67 percent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hina's GDP growth rate was expected to stay at 7% or 8% in 2013. To be sure, at least in the next few years, our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a high spee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also increasing sharply.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low carbon cities Joint Research Center, "Chin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ve surpassed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0, becoming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In fact, the global climate problem caused by a larg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many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deal with the climate problem. In Copenhagen in 2009, China made a clear commitment: "by 2020,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will be 40 percent lower than in 2005." 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the energy structure is mainly coal, and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2 emissions are also increasing rapidly, so the pressure of emission reduction is gre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mission reduction commitment smoothly, we must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rovinces and allocate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reasonabl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on how to realize the emission reduction commitmen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object, the realiz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As an important domestic energy and industrial base, Shandong Province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coal, petroleum and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Howev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ends to be heavy industrialized,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y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large, all of which make the environment under great pressure. The task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arbon emiss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first expound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path of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and realiz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re explored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Using provincial data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velopment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2 岳瑞锋;朱永杰;;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J];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3 宋立;;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指标分解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4 丘兆逸;;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1期

5 肖腊珍;陈琰;;中国碳排放的产业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2期

6 苏万春;;珠三角城市碳排放强度及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7 张斌;;2020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及碳排放强度情景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3期

8 汝醒君;苏利阳;陈茜;;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9 吴滨;;工业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静懿;高昊;;城市总体规划的碳排放指标讨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伯红;周刃荒;王志远;;基于空间紧凑度的城市碳排放强度研究——以长沙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王铮;;中美碳排放量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董会娟;张智勇;李晓娴;薛冰;;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碳排放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2 记者 吴婷;发改委称碳排放强度将成法定指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公欣;政策信号明确 中国碳交易“谜局”将破[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郭锦辉;多重压力增加中国低碳转型的艰难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李佐军;中国建立碳市场应遵循五个原则[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李佐军;如何建好中国碳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晶;增长中转变 调整中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6 范定祥;碳排放控制下的我国企业投资与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2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3 黄慧儒;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石洪昕;四川省广元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冯丽;中国碳排放交易平台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友转;基于减排目标和经济增长双重约束的碳排放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远萌;1997-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碳排放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隆跃;基于碳排放效率的产业链碳交易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华梅;山东省区域碳排放实证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闫宇飞;基于碳排放特征分析的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5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