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环京津地区生态补偿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atial scale of ecological subregion, and divides the area around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to seven ecological subregions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model,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per unit area of 73 counties (cities)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were calculated. Three spatial scales of counties (citi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iority area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or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higher in the area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the prior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in the wes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and the southeast plain area. The differ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per unit area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subregions was not significant, whil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in different counties (cities)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lowest Lishui county was 2,440 yuan hm?2, and Luannan county was 10,060 yuan hm?2..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the grassland an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ubarea of Bashang plateau, the forest agriculture and grass ecological subare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ongding River, and th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logical subarea in northern Hebei and Yanshan mountains. Nine counties (cities) of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have higher prior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o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And 49 counties (cities), such as Sanhe City and Dachang Hui Autonomous County, located in the east and south of China,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pay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economic compensation intensity model, the research results quantify the urgenc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mong regions, and can better reflect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Tianjin,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igh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项目(20131106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Y2012015)资助~~
【分类号】:F124.5;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2 张猛;崔海兰;梁成华;吕久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2期
3 吴大千;刘建;贺同利;王淑军;王仁卿;;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4 许吉仁;董霁红;;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5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年01期
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7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1年11期
8 王女杰;刘建;吴大千;高u!;王仁卿;;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23期
9 虞依娜;彭少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10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正红;吉林省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ssess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A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4期
2 王晓辉;张之源;潘成荣;贾良清;;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4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5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7 王晓辉;贾良清;潘成荣;;安徽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8 郑纯辉;赵杰;;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评价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涂波;廖和平;;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补偿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10 魏波;张建新;吴绍华;;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评估——以宜兴农用地系统固定CO_2释放O_2生态价值评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Ecosystems and Economy in Mountainous Regions—A Case Study in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2 周堂;石培基;;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贾滨洋;唐亚;柏松;王琴;;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范娜;;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公云龙;李晶晶;;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假说及其验证——以徐州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吴文婕;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董翰蓉;;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建伟;田庆久;郑光;陆应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2 徐中民,张志强,苏志勇,程国栋;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条件估值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3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向辉,王清春,李瀚,贺永元,陈永国,王文义;青海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虞依娜;彭少麟;杨柳春;叶有华;;广东小良生态恢复服务价值动态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章文波,符素华,刘宝元;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徐俏,何孟常,杨志峰,鱼京善,毛显强;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孙平安;林年丰;李昭阳;汤洁;汪雪格;;松嫩平原水土保持价值复合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晖,庞效民,傅晖;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社会经济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方杰;[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海毅;3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省土地退化动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福孙;帽儿山潜在沟系及土壤侵蚀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2 张淑翠;;探析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3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4 蔡邦成;刘庄;庄亚芳;;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5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远;严岩;吴钢;赵景柱;;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7 蔡邦成;庄亚芳;刘庄;王向华;;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8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9 陈治斌;;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建设“两型社会”[J];城乡建设;2009年05期
10 王雅丽;刘洋;;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生态补偿[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5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5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