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动中寻求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结构性契合与协同——对发展型国家理论及中国模式的比较研究
[Abstract]: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state originated from the empirical description of Japan's development model after World War II and later developed into an ideal type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merging economies in East Asia.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single factor of the state, but the result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resulting from the structural compatibility of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make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l face great crisis and challenge. However, the flexibility and pragmatism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l itself, as well a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ch-up development itself, make it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shape itself and construct a new structural fi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not only shows the similarity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l,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iations from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l. Among them,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party-state integration, China's great siz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decentralization and regionalism are important reason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基金】:作者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所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成果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The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2010~2011年度“中国底层社会与民众文化”研究计划(“Grassroots Society and Popular Culture in China” Training Program)的资助
【分类号】:F112;F1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沛东;徐建牛;;从奇迹到危机——发展型政府理论及其超越[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何子英;;李斯特主义工作福利国家的兴起、危机与转型——杰索普关于东亚奇迹的政治经济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3 郁建兴;高翔;;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玲;王晓丹;赵静;;发展型政府:地方政府转型的过渡态——基于沪、苏、锡的海归创业政策案例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2 巩固;;政府激励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法》修改[J];法学;2013年01期
3 汪劲;;《环境保护法》修改:矫枉必须过正——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有关“八加一”条文修改的评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巩固;;政府激励与《环境保护法》修改[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汪火根;;我国社会信用发展态势与体系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6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7 张明军;易承志;;制度绩效: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核心要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6期
8 杨志军;;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维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顾金喜;;生态文明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基于江浙两省的调研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昭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雨平;地方政府行为驱动下的城市空间演化及其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梅伟霞;我国转型期政企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王安;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中央控制力:作用及其调整[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鸣;政府信用与政府绩效关联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钟芙蓉;环境经济政策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轩传树;从“制度—手段”到“价值—目标”[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7 孔卫拿;中国式分权的代价[D];厦门大学;2014年
8 糜v,
本文编号:236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6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