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抉择
[Abstract]:Historicall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ofte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Anyone who grasps this opportunity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a "bend overtaking." America and German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Japan and the four Little Dragons in East Asia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China and India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d the game strategy. For example, the United States uses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export expansion in the short term, promotes re-industrialization, re-innovation, re-employment in the medium term, plans to build a high-standard free-trade zone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in the long run, liberalizes investment and trade in services, and is competitive. This will change the nature of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hift to exclusive regionalization, localisation of protectionism,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ollectivization, and the plight of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ing marginalization. China's response to the global rule-changer is a big question. Whether the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 is still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eriod or an opportunity is no longer available, whether China is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or a marginalized power, and whether China is seeking comprehensive confrontation or open cooperation, needs to make a choice and formulate coping strategies. The "bright sword"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transcending the zero-sum game, to grasp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for development, and to transform the challenge of the global high-standard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change of rules into a new round of opening up at a high level in an all-round way. The new round of high standard reform and the new round of powerful motive forc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have built our country into a high-income country, an open country, a powerful trading country and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
【分类号】:F114.41;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琳;;后巴厘岛时期国际贸易规则治理走向何方[J];世界知识;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美英;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代恒猛;参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要处理好八个关系[J];前进;2001年03期
4 温国才;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5 吴微;弱者与强者的对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J];首都经济;2001年01期
6 雷震洲;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经济[J];世界电信;2001年01期
7 王伯鲁;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剖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8 李霞,祝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张英健;谈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张晓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宝;;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对策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佟玉华;;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二震;方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5 刘桂斌;;中国经济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刘志彪;;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及其运行的新特征[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黄志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8 吴明瑜;;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思考[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9 许晓芳;;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塞;;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摘要)[A];广西生产力学会第六届年会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山;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庞晓梅(山西大同煤矿公司技术学校);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陈夷茁;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N];重庆日报;2001年
4 吕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鲁志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上)[N];中国冶金报;2000年
6 驻加拿大使馆经商处 石畏三;经济全球化大争论[N];国际商报;2001年
7 谭荣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N];光明日报;2001年
8 刘国银 丁文宏;融入“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N];解放军报;2000年
9 杨会春;澄清对经济全球化的模糊认识[N];解放军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争平;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劲音符[N];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马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董岩;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登文;经济全球化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经济全球化与老挝经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艺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初步认识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石义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黄永红;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燕晖;浅析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外交学院;2005年
6 沙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共同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昱;我国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之对策[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韦向阳;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缑军勇;经济全球化——社会基因的全球复制与竞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李颖;试论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策[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8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8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