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不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8 03:06
【摘要】: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资源稀缺性制约的背景下,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发现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投入分别对应倒"U"、倒"U"和"U"型的经济增长轨迹。虽未能找到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有驱动效应的充分证据,但发现可再生资源对较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约束效应相对较弱。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将由煤、石油等传统可耗竭资源转向开采成本较高的天然气,并最终过渡到可再生资源。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further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is restricted by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studied, and coal is discovered. The invest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rresponds to the inverted "U", the inverted "U" and the "U" type of economic growth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re is no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renewable resources have driv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t i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constraint effec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more developed regions is relatively weak. The resources on which economic growth depends will shift from traditional exhausted resources such as coal and oil to higher-cost natural gas and eventually to renewable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环境保护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12FXB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林茜;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李嘉图模型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3 彭水军;包群;;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4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5 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7 王海建;耗竭性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8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9 郭佩颖;;经济增长收敛的内在结构效应分析——基于东亚“10+3”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1期

10 陶磊;刘朝明;胡敏杰;;经济增长中能源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艾丹祥;左晖;;不可再生能源约束下的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吕莉;高国鹏;;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5 张可云;吴瑜燕;;北京与周边地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机制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环境技术效率跨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吴磊;吴超;李小帆;;环境管制、区域差异与中国FDI工业企业技术效率[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8 韩立岩;胡颖;;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9年02期

9 李钢;陈志;崔云;;Mineral resources and constraint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9年02期

10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雪兵;尹敬敬;文雁兵;;环境质量、政府规制与经济增长:一个拓展的内生性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区域城市化演进的能源消费响应机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李俊;;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6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研究述评[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侯伟丽;成德宁;;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分解[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杨新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高峗s,

本文编号:2385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85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