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0 11:23
【摘要】:三螺旋模型中的企业维度可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具有不同特征并互动演化的亚类,依据SCP分析范式,在解析"大学—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学—政府—制造业"两个并行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进行理论推演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两个并行互动的创新三螺旋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在理论上丰富三螺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详细的决策参考信息。
[Abstract]:The enterprise dimension in the triple helix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categories,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which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SCP analysis paradigm, the enterprise dime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clas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f "University-Government-producer Services" and "University-Government-Manufactur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of composite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riple helix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regional industry interaction is deduced theoretically and an exampl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wo parallel and interactive innovation triple helix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can enrich the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system theore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more detailed decision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ZK3135)“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供应链支持网络构建研究”(2012.08—2014.07)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2GK3083)“基于MATLAB的湖南省服务外包企业战略决策软件开发及集成应用”(2012.08—2014.07)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B(Ⅱ)28)“基于供应链支持网络构建的衡阳市生产性服务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2013.08—2014.07)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2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3 徐力行;高伟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12期

4 耿殿贺;原毅军;;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企业动态创新能力的机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4期

5 刘颖;陈继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自组织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5期

6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7 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8 欧光军;刘思云;蒋环云;成厚进;;产业集群视角下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7期

9 王进富;张颖颖;苏世彬;刘江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6期

10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士博;;基于G1法的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2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朱佳磊;曾繁荣;彭娜;;论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梅其君;;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6 周志霞;;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张正勇;刘琳;唐湘玲;尹国耀;;乌鲁木齐市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8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孟昆;;论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政策与措施[J];北方经济;2007年14期

10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林梅;孙丽娟;;美、日、英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顾海波;;论科技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谭龙;刘云;樊威;;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分析与测评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倩;纪延光;;技术经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基于中小板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青;;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慈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为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6 李晓晶;;编辑创新能力论——哲学视野中的编辑工作与文化再度创新[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7 王京;;浅论技术创新中的市场结构动因[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10 张U,

本文编号:238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8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