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贾胡在丝路沿线的活动

发布时间:2019-01-23 14:08
【摘要】:本文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亚商胡的活动除两京外,更多地活跃于丝路沿线一带,有的甚至到了南方等地,而商胡冒贡使之名而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人在经商兴贩的过程中,有的就长期定居下来,成为中央及地方各政权管理和倚重的对象。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activities of Sino-Asian Shang Hu were more active along the Silk Road than in the two Kingdoms, and some even went to the south. Some of these people settled down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business and flourishing and became the objects of administration and 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两汉讫五代中亚胡人的来华及活动研究”(项目批准号:06CMZ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波;敦煌所出粟特语古信札与两晋之际敦煌姑臧的粟特人[J];敦煌研究;1995年03期

2 金维诺;;“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读画札记[J];文物;1960年07期

3 王青;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域商贸[J];西域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敏;;鲜卑习惯法与北魏法制的二元特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梁中效;;西部时代的盛衰与唐宋社会变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赫飞;;试论赐复胡姓与六镇起义的关系及其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建丽;;魏晋士女妇德与汉代儒家妇女观的对照及其成因[J];沧桑;2009年05期

5 骆东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护军[J];沧桑;2012年01期

6 朱声敏;;“外儒内法”之辩正[J];创新;2012年01期

7 张永奎;;喜聚异同 宁繁勿简——陈寅恪史料观渊源略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8 孔毅;苏绰伦理法思想及其渊源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韩树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牒档案[J];档案学通讯;2000年01期

10 王慧慧;;昭武九姓族源与居延汉简中姓氏的关系[J];敦煌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6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包秀艳;庾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冲;武川集团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马艺源;隋代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玉国;唐代凉州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姚波;北魏统治方式与北魏政权解体过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虎;李唐政治军事集团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蕾;鲜卑拓跋部政权的建立及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时萍;《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及现代启迪[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梓城;;唐王朝与边疆民族和邻国的友好关系——唐墓志铭扎记之一[J];文博;1984年01期

2 吴勇;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珊瑚及相关问题[J];西域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刚;魏拥军;;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货币在西域的行使和影响[J];新疆金融;2007年07期

2 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J];文物;1992年09期

3 高启安;;京都“丝绸之路古文字巡礼——俄国探险队收集文物”展走笔[J];敦煌学辑刊;2009年04期

4 秦正纯;钱惠军;;消失了的商队后裔[J];世界文化;1986年01期

5 刘珉;双语在新疆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6 何荣;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J];新疆地方志;2005年03期

7 徐谊;;南方丝路上的明珠——德宏[J];云南金融;1994年12期

8 张艳蕊;利乐开创者的“丝绸之路”[J];中国食品工业;2004年03期

9 宾锐光;;开拓现代的“丝绸之路”——记广东省肇庆丝绸进出口公司[J];广东大经贸;1995年04期

10 卫孺牛;为把丝绸之路建成21世纪的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而努力──从甘肃旅游业的发展说开去[J];旅游学刊;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生;;在“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2 ;三枚钱文不识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3 陈国灿;;唐西州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4 康柳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开馆暨钱币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齐东方;;交流的价值——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丝绸之路文化新园林——兰州碑林[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7 纪宗安;孟宪军;;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阳生;;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境内区段)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万明;;试论明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变迁——从葡萄牙耶稣会修士鄂本笃自陆路来华谈起[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唐雨良同志在全国第三次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亚武;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N];洛阳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文;丝绸之路投资论坛昨开幕[N];西安日报;2006年

3 王佳平;壁垒挡不住丝绸之路[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吕娟;亚欧陆路连接已现雏形[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谋求发展共赢 再铸丝路辉煌[N];西安日报;2006年

6 冽玮;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景点初定[N];西部时报;2007年

7 李勇锋;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展顺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 张梅颖;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N];人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伍斌;丝绸之路:月牙莫高缠绵唯美[N];解放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周海霞;巴州是丝绸之路上的“异彩明珠”[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宋晓云;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言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振伟;丝绸之路神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晓乐;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江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杜晶晶;中国与罗马[D];山西大学;2010年

3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淑萍;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山东大学;2006年

7 吴捚萍;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美学智慧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立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范畴—“自然”[D];辽宁大学;2009年

9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3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13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