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技术变迁——中性、偏向性抑或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工业大学》 2014年
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胡娜
【摘要】: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即将超过生活消费成为北京第二大能耗产业。能源消耗产生了大量CO2,控制CO2排放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责任。如何同时实现控制CO2排放量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大目标是北京市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气体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提高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碳生产率、缓解能源压力与碳排放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分析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PICC指南的方法测算了2000-2012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据此计算出碳生产率。然后对北京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复钩关系分析。进而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影响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的五类14个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对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公共交通单位汽车客运量、货运量、能源结构、货物周转量、固定资产投资。(2)与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呈现出负相关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能源价格指数、人均道路面积以及RD投入。(3)能源价格指数、人均道路面积以及RD投入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符合北京市客观事实,模型有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3;F5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佳捷;周国华;唐承丽;曾山山;;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J];热带地理;2011年03期
2 郭培坤;王远;;福建省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J];四川环境;2010年05期
3 张帅;杜国银;;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CKC)实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9期
4 刘丽巍;翁清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碳金融研究评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5 邵超峰;鞠美庭;;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0年10期
6 李名升;佟连军;;基于能值和物质流的吉林省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7 王虹;王建强;赵涛;;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7期
8 李忠民;姚宇;庆东瑞;;产业发展、GDP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1期
9 郭守前;马珍珍;;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3期
10 徐盈之;徐康宁;胡永舜;;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J];统计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的理论研究——及脱钩曲线图和国家级实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0年
2 杨丰顺;徐成剑;;武汉市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3 胡剑波;安丹;周葵;;开放经济下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_2排放的关联度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4 孙希波;常庆博;;基于博弈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的低碳经济相关主体行为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英;张晓兵;朱磊;;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估计[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2期
2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董直庆;王林辉;;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J];求是学刊;2011年02期
4 张志云;城市化的关键——中等级城市的发展[J];四川建筑;2004年05期
5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6 许和连;亓朋;祝树金;;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12期
7 黄先海;刘毅群;;设备投资、体现型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跨国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4期
8 黄先海;刘毅群;;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9 易先忠;张亚斌;;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后发国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10 陈师;赵磊;;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技术变迁——中性、偏向性抑或投资专有技术变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燕妮;赵国浩;;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工业发展模式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0年04期
2 王爱民,董俊民,黄江圳;我国交通运输业环境损害治理的系统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8期
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2期
4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5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1期
6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2期
7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3期
8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5期
9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6年03期
10 ;交通运输业铝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忠光;;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理论、方法与测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杨涛;;交通运输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王贺礼;谢运生;罗成龙;黄贞岚;;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凯;张晓东;;交通运输业应积极向现代物流业融入与拓展[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炜熙;张金桥;;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系统恢复的影响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娄菁;;低碳交通-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新文;;西部大开发应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泽民;杨晨;;入世对兵团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中等城市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第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致中;;中国交通运输业与运筹学[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10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2 ;[N];青海日报;2004年
3 厉征;[N];中国税务报;2006年
4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5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6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7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8 朱京欣;[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高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崔振华;[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廷华;河北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年
2 肖义勇;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3 林荣;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闫振华;山西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赵传涛;我国交通运输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孟陶;基于投入产出的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千日辉;延边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何健;江苏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9 刘建强;我国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统计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10 王红扣;我国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技术变迁——中性、偏向性抑或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