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钩和EKC理论的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ecoupling model an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economic growth index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of eleven provin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1991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oupling elastic coefficient and decoupling state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pollutan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1991-2011 are different, indicating that the overall strong decoupling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not very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brings high pollution emissions. EKC further reveals that industrial sulfur dioxide, smoke and dust all exist in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verted U-shape,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industrial solid waste EKC is an increasing curve s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decoupled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sam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the best choice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ake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control decision to make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EKC curve appear ahead of time. It is the best choice to realize the ultimate strong decoupling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技术进步方向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13XJA790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13LZUJBWZY05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X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2期
2 吴开亚;刘晓薇;朱勤;张浩;;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3 李飞;庄宇;;西北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年02期
4 高宏霞;杨林;付海东;;中国各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与预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年01期
5 吴海鹰,张盛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刘年康;汪云桥;皮天雷;;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来自中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开发研究;2012年05期
7 毛晖;汪莉;;工业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于中国199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8 马俊;西部环境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李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王瑞玲,陈印军;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梁;王治江;王彤;夏广锋;;铁岭市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毛建素;杨志峰;陆钟武;刘瑞民;;环境管理规划经济模型及其应用(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4期
3 班春峰;徐梦洁;赵紫玉;刘勤;;河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4 毛建素;杨志峰;陆钟武;刘瑞民;;关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的研究(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吴成亮;周莉;李强;;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周静;杨桂山;戴胡爽;;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的动态演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7 杨万平;袁晓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8 阎兆万;;经济学视域中的环境保护[J];产业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9 陈强强;孙小花;李新文;;基于IPAT等式的草原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牧区的实证为例[J];草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沈满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靖萱;陈冲;;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陆钟武;;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 做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张政科;刘文珊;;实现和谐发展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性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王留锁;李艳;孙媛媛;;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协调关系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梁凌;韦文渊;徐珊;;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张劲;严圣华;;武汉市三废产生量的相关分析及预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陆钟武;;经济增长过程中钢产量的上升和下降——1998~2007年中国钢产量变化的分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的理论研究——及脱钩曲线图和国家级实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0年
9 ;环境安全与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10 孙艳军;陈新庚;彭晓春;高长波;桑燕鸿;;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城市环境规划创新思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郭天配;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卞丽丽;循环型煤炭矿区发展机制及能值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岳强;物质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6年
8 郦秀萍;高炉—转炉区段工艺技术界面热能工程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9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明哲;基于EKC理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仲爱兵;干线公路建设与城市承载力关联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梁志扬;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韦利媛;西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郭蕾;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环境税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夏庆澍;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宏彬;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贤政,万静,高亳洲;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计量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黄一绥;张灵;;福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计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3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5 刘耀彬,李仁东;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6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7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8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9 杨福霞;聂华林;杨冕;;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10 吴开亚,陈晓剑;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琼霓;;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J];中国财政;2002年01期
2 刘宝勤,封志明,杨艳昭,郝永红;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系统及其多层面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3 王京芳;魏素梅;周海燕;;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统计分析与追溯[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2期
4 朱启荣;;我国出口贸易与工业污染、环境规制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5 方韧;;西部地区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规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包晴;;对我国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理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杨溪;刘强;吴宗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相关问题分析[J];理论导刊;2006年05期
8 谢琦;;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9 李建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21期
10 傅帅雄;张可云;张文彬;;污染型行业布局及减排技术对中国污染转移的影响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平;王桥;申文明;王文杰;郑丙挥;;遥感和GIS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田其云;;略论我国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开发的法律保障途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张智;廖足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5 金媛娟;;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及控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王炎阶;陆剑;;洪湖农村水环境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李贤伟;陈小红;;试论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管理[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金有祥;;宝兰线沿线车站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总结[A];中国铁道学会环保委员会给水排水专刊[C];2004年
9 高捷达;;妇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A];妇女·环境·健康——妇女与环境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常艳萍;任文祥;;西部地区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杨;警惕污染西移[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李润乾;循环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的特殊意义[N];陕西日报;2004年
3 记者 许小飞;西部生态恶化趋势没有根本扭转[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4 兰扬;西部环保托起绿色明天[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翰林;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有多大?[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被污染的GDP增长是发展的悲哀[N];华夏时报;2007年
7 吴献 李云平;包头空难:环境污染终获东航赔偿[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记者 邵丽华;重点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欢;加强环境监管 保护碧水蓝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10 记者 沈路涛;环境污染有所控制 生态破坏还在加剧[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弘;基于生态环境重建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夏彬;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赵志勇;收入差距、偏好差异与环境污染[D];南开大学;2013年
7 闫杰;环境污染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魏勇作;广州市环境氡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周斌;焦化炉对环境污染的优化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军;典型红树林湿地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和迁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云;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熊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D];湖南大学;2008年
3 富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郑文莉;我国农业环境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霖峰;光后向散射法测量烟尘浓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倪伟清;贸易自由化对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7 黄志勇;环境污染导致特异性健康损害污染源的调查技术规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桂芳;硫化矿尾矿库周围水土污染调查及化学溶液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卓莉;铅锌尾矿对环境的污染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姜涛;山东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评估[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3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4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