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全球碳排放强度的度量及分解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3062,71303076,71003057,71373262)
【分类号】:X22;F11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2 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3 谢来辉;;全球排放贸易体系:一个幻想?[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4 闫云凤;赵忠秀;;消费碳排放与碳溢出效应:G7、BRIC和其他国家的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1期
5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6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7 杜刚;孙作人;苗建军;;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排放强度研究前沿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年04期
8 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9 全球变化与经济发展项目课题组;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新方案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10 籍艳丽;郜元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3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4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5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6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7 黄敏;;中国消费碳排放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8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9 任泽平;张宝军;;从内外需关系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模式——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刘瑞翔;姜彩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关联特征分析——基于1997—2007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裴建锁;;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_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6 孙钰涵;贾森;;碳交易市场对低碳技术转让的影响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晓娟;高敏雪;;全球化对SNA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8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9 陈碧琼;张梁梁;;金融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胡剑波;周葵;安丹;;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产业部门及其碳排放关联度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李新;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赵震;我国省际贸易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7 李莎;试析国际气候变化机制[D];外交学院;2003年
8 王英平;《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孙江涛;美国为什么拒绝《京都议定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倩;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4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查冬兰;周德群;;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6 陈红敏;;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7 方虹;施凤丹;;碳交易市场与中国碳交易定价权[J];产权导刊;2010年08期
8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10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张学珍;杨会民;;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N];解放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46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6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