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低碳发展的特殊性因素分析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之案例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23)
【分类号】:F1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华金科;;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则及几个关键问题[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2 贾登勋;;西部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意识研究[J];开发研究;2007年01期
3 韩雪梅;刘欢欢;;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章文光;赵扬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华热·多杰;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尚梅;王亚青;;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8 丁文楼;维吾尔族谚语浅谈[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伟;;能源大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陕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2 朱艳春;张平淡;牛海鹏;;基于文献计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评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3 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10年08期
4 王磊;张劲峰;欧晓昆;周鸿;张智英;;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藏文化因素[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5 张唯一;;对云南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6 马连龙;;环境习惯法对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青海湟中县为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袁鹏;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8 华金科;;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则及几个关键问题[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9 张晓旭;;低碳经济政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10 杨茗;;低碳经济时代全州县的林业发展途径探索[J];古今农业;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润润;邓祥征;赵永宏;郑新奇;;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关系[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段东平;李婷;;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3 张学刚;;“经济发展-政府规制-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分析框架及实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翟岁显;;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增长对区域环境影响研究——基于“侧U型环境曲线”理论假设的思考[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韬;综合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吕志祥;藏族习惯法及其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吕连宏;广东省电力生态系统分析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韩瑞玲;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7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辉;辽宁省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环境污染的压力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吴遵;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的时间演变轨迹及区域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3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4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5 杨宏林,田立新,丁占文;能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6 刘畅;崔艳红;;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7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洪银兴;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9 李毅;;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周海林;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经济评论;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睿R肌∨思一,
本文编号:248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8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