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9-06-02 19:30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在2006年由世界银行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与讨论。世界众多国家的发展之路,揭示了“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在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用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发展战略、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没有动力机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平衡,动力机制就会发生逆转,成为遏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战略决定了经济体增长动力的选择,为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决定的经济运行指明方向。因此,经济体的战略、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三者相辅相成。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大部分国家持续地以增加“投资”和“其它物质要素”为动力,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增加“投资”和“物质生产要素”为动力带来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由此导致经济体落入“陷阱”之中。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各种矛盾在中等收入阶段凸显出来,产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维持经济增长的平衡系统失衡,而使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被打破,超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临界点而使平衡系统处于无效状态,,经济增长衰退。经济发展战略为经济体的运行指明前进的方向,经济体内部的资源配置是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的。中等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延续旧有的以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没有成功转换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三要素的配置失当。 经济社会结构由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构成,三者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三维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三维系统失衡具体表现为经济结构失衡、社会收入差距过大、资源瓶颈和环境恶化。三维系统的具体关系,简单地说,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倾向,技术创新为实现人们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新的技术也可能改变人们的需求倾向。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取决于人们的需求,依靠技术支持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化。人们的需求是由人们的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结构决定了消费结构,收入结构又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三维系统中的任何一方运行的结果超出了其他方的承受能力,三维平衡就会被打破,三维系统出现失衡状态,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状态。本论文从三维系统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收入结构要素视角论述了三要素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众多中等收入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使经济体落入“陷阱”之中。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世界产业分工中仅能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生产活动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获利微薄,难以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收入分配领域表现出贫富差距拉大的特征,贫富差距拉大抑制技术创新、消费型需求结构的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等而导致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从理论上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之后,对落入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维护低碳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7;F124.1
本文编号:249137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7;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武;;重视贫富分化 警惕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10期
2 陈工;;拉丁美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3 季铸;中国结构性增长的经济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5期
4 王保安;;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基本特征、深层原因与对策建议[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5 杨作书;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理性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6 伍业君;张其仔;;“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7 崔潮;;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年05期
8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9 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10 纪玉山,张洋,代栓平;技术进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林毅夫;[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军生;“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本文编号:2491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9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