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发布时间:2019-07-11 07:12
【摘要】: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Based on SSM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3 to 2012,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creases steadily, the share increases,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dominant alternately 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reasonable,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become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by virtue of its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faster,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strong, forming an economic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influence of policy orientation, the change of factor price, the objective law of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economic belt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重点项目(2013-ZB-09) 教育部重点课题(DFA10020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00)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湘;;川渝合作方向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经济联合体[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伍新木;;应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4 于涛方;甄峰;吴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5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6 段进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7 赵琳;徐廷廷;徐长乐;;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8 彭劲松;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9 罗蓉;;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07年02期

10 林兰;屠启宇;;上海产业结构演变及其政策思考(1978-2010)[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召东;樊俊锋;;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孟卫东;江成山;;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刘伟;赵培红;;“长三角”经济圈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区域合作——基于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角度[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沈玉芳;张婧;;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长江经济带GDP与“三废”排量响应关系分析[J];创新;2010年04期

5 熊鹰;王克林;文先明;;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6 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7 吴威;陈雯;曹有挥;;过江通道建设对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8 段七零;;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9 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尹锴;朱亮;王强;袁超;;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形势及其发展战略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王发曾;张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忠远;基于要素整合的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婷;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姜爱萍;南通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演化规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廖婴露;成都市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赵t,

本文编号:2512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2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