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07:05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已滞后于双边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需要,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对于打造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相互依赖理论和协同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为研究主线,首先对海上互联互通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阐明了加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现实需要,主要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需要。其次,具体分析了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进展,从基础设施、机制构建、人文交流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双方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相对滞后,运用跨学科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并对海上互联互通产生的各种效应(包括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海上互联互通会使双方得到巨大收益。再次,对双方建设海上互联互通具备的基础条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政治互信不足、建设资金缺乏、技术支撑落后、南海问题干扰等方面,得出制约海上互联互通的因素比较严峻。最后,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设思路与合作机制,明确建设重点和原则、建设布局和任务等,探索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根据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对策,包括加强沟通交流,提高互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制定海上互联互通建设规划;加强科技合作,提高科技水平;引导企业参与海上互联互通建设。
【关键词】:中国—东盟 海上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 机制构建 人文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目的12-13
- 1.1.3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3-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2.3 研究现状评述17-18
- 1.3 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18-20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路线18-19
- 1.3.3 研究方法19-20
- 1.4 创新之处20-2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21-31
- 2.1 海上互联互通的定义和内涵21-24
- 2.1.1 海上互联互通的定义21-22
- 2.1.2 海上互联互通的内涵22-24
- 2.2 相关理论基础24-27
-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4-25
- 2.2.2 相互依赖理论25-26
- 2.2.3 协同理论26-27
- 2.3 现实需要27-31
- 2.3.1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需要27-29
- 2.3.2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需要29-30
- 2.3.3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30-31
- 第三章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进展和效应31-49
- 3.1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进展31-39
- 3.1.1 基础设施建设31-35
- 3.1.2 合作机制构建35-36
- 3.1.3 人文交流合作36-39
- 3.2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效应39-49
- 3.2.1 经济效应39-45
- 3.2.2 政治安全效应45-46
- 3.2.3 社会文化效应46-47
- 3.2.4 环境效应47-49
- 第四章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49-59
- 4.1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49-53
- 4.1.1 经济贸易合作扩展深化49-51
- 4.1.2 政策法律环境向好发展51
- 4.1.3 海洋合作共识提高51-52
- 4.1.4 互联互通基础良好52-53
- 4.1.5 社会文化根基深厚53
- 4.2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因素53-59
- 4.2.1 南海问题干扰53-54
- 4.2.2 大国战略牵制54-55
- 4.2.3 政治互信不足55-56
- 4.2.4 资金支撑乏力56-57
- 4.2.5 技术支持落后57
- 4.2.6 产业同构严重57-59
- 第五章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思路、机制和对策59-72
- 5.1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思路59-63
- 5.1.1 建设目标和任务59-60
- 5.1.2 建设原则和功能60
- 5.1.3 建设布局和重点60-63
- 5.2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机制63-67
- 5.2.1 港口城市合作63-64
- 5.2.2 海洋经济合作64-65
- 5.2.3 海洋保护和管理65-66
- 5.2.4 多层次合作机制66-67
- 5.3 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对策建议67-72
- 5.3.1 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战略互信67
- 5.3.2 制定海上互联互通建设规划67-68
- 5.3.3 完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68-69
- 5.3.4 加快规制建设,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69-70
- 5.3.5 加强科技合作,提高技术水平70-71
- 5.3.6 引导企业参与海上互联互通建设71-7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72-74
- 6.1 研究结论72-73
- 6.2 研究不足73
- 6.3 研究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2 隆国强;;亚洲经济体应加速推进互联互通[J];博鳌观察;2013年04期
3 蓝建学;;中国与南亚互联互通的现状与未来[J];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4 杨然;;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 建设沿交通线经济走廊[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陈明军;;以港口为依托 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J];中国水运;2009年03期
6 冯怀宇;;东盟六国港口物流国家标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0年10期
7 吴涧生;张建平;杨长ng;;我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潜力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36期
8 崔连德;;中国借海加速对接东盟[J];中国船检;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N];人民日报;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诚志;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经济效应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