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5:17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离不开经济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沟通各类要素市场的重要渠道,掌握金融发展意味着掌握了经济发展的枢纽。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学者们致力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谁是因、谁是果。西方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不包括中国,这些国家层面的实证研究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经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方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学者具有借鉴价值。国内学者对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的实证研究以西方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了较多的西方的经济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国内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以全国为对象,后来逐渐深入到区域层面以省、市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相对较少。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经济结构和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相对于山东省的经济地位而言,山东省金融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目前山东正面临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为了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山东省实施了以“加速金融市场建设,拓展融资空间”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对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对于其他省份发展金融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分为引言,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综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山东省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山东省银行、股票、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七部分。引言介绍了选题背景、创新和不足之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部分介绍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回顾了国内外的实证研究成果;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部分介绍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渠道和机制;山东省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部分介绍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部分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山东省银行、股票、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部分研究了不同金融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为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了对山东省金融改革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数据建模、线性回归、因果关系检验等。本文对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论是,整体而言,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金融发展对山东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长期的促进作用,山东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就不同金融行业来说,经济增长和银行存贷款规模在长期和短期都互相促进;经济增长促进银行贷存比上升,银行贷存比抑制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的关系十分微弱;经济增长对证券融资的影响存在波动性,有时抑制证券融资,有时促进它,证券融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小于银行和保险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和保险深度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7;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引言10-1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10-11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12
  • 1.4 创新和不足12-14
  • 2 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综述14-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2 经济增长理论15-17
  • 2.3 金融发展理论17-20
  • 2.4 实证研究综述20-25
  • 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25-29
  • 3.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25-26
  • 3.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26
  • 3.3 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6-27
  • 3.4 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7-28
  • 3.5 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8-29
  • 4 山东省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29-34
  • 4.1 山东省经济发展历程概述29
  • 4.2 山东省银行业发展概述29-30
  • 4.3 山东省证券业发展概述30-31
  • 4.4 山东省保险业发展概述31-32
  • 4.5 本章小结32-34
  • 5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34-56
  • 5.1 研究方法简介34-35
  •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35-37
  • 5.3 实证过程及分析37-55
  • 5.4 本章小结55-56
  • 6 山东省银行、股票、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56-71
  • 6.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56-58
  • 6.2 运行结果和分析58-70
  • 6.3 本章小结70-71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71-73
  • 7.1 结论71
  • 7.2 政策建议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6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