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相关经济学家认为,后发区域应该借鉴先发区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引进和利用先发区域的先进发展观念和技术,减少其发展所需各种成本,少走弯路,从而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理论虽然都有从多个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但就后发区域而言,没有真正构建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对后发区域的影响程度。因此,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有着积极地意义。对外向型经济的研究,相关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内容,譬如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等,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某个或某几个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总体来说,已经有足够的研究分析论证了外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后发区域经济的研究多放在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发展后发区域经济、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协调发展等定性分析上,然而对于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其的影响还没有相关定量研究。虽然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外向型经济发展规模总体还不高,但其对当地经济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不可忽略的。本文基于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这一主题,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在对后发区域经济、外向型经济等相关概念界定后,进行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后发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然后,以安徽省为例,介绍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影响评价模型得出的结论及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内容,即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及国际旅游,为更好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提高安徽省整体经济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后发区域 外向型经济 安徽省 多元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估计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7-19
- 1.2.1 研究思路17-18
- 1.2.2 研究方法18-19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20-29
- 2.1 基本概念界定20-21
- 2.1.1 外向型经济20
- 2.1.2 后发区域20-21
- 2.2 发展经济理论21-24
- 2.2.1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22-23
- 2.2.2 有条件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23
- 2.2.3 反“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23-24
- 2.3 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综述24-26
- 2.3.1 国外研究综述24
- 2.3.2 国内研究综述24-26
- 2.4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26-29
- 2.4.1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26-28
- 2.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8-29
- 第三章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理论分析29-35
- 3.1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因素29-30
- 3.1.1 外向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29
- 3.1.2 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29-30
- 3.2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机制30-32
- 3.2.1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后发区域分工30-31
- 3.2.2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后发区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31
- 3.2.3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后发区域资本积累31
- 3.2.4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后发区域技术进步31-32
- 3.2.5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后发区域政府职能创新32
- 3.3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模型32-35
- 第四章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模型构建35-40
- 4.1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模型构建原则35-36
- 4.1.1 全面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35
- 4.1.2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35-36
- 4.1.3 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36
- 4.1.4 一般性与可比性相结合36
- 4.2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模型构建36-38
- 4.3 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方法38-40
- 第五章 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40-68
- 5.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后发区域特性分析40-45
- 5.1.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40-44
- 5.1.2 安徽省的后发区域经济特性44-45
- 5.2 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45-54
- 5.2.1 总体情况45-47
- 5.2.2 对外贸易情况47-49
- 5.2.3 利用外资情况49-50
- 5.2.4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情况50-52
- 5.2.5 国际旅游情况52-54
- 5.3 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过程及分析54-63
- 5.3.1 外向型经济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54-57
- 5.3.2 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经济影响的不同程度57-63
- 5.4 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63-68
- 5.4.1 对外贸易方面的对策建议63-64
- 5.4.2 利用外资方面的对策建议64-65
- 5.4.3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65-66
- 5.4.4 国际旅游方面的对策建议66
- 5.4.5 其他方面的对策建议66-6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主要结论68
- 6.2 未来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亚;;外向型经济对郑州市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年07期
2 辛诚;;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2年04期
3 金永海;沈万根;;延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年10期
4 王清;;刘易斯与舒尔茨经济发展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5 张吉献;杨铭;;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人行西宁中支课题组;王小平;石海城;;后发区域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差异性研究[J];青海金融;2009年01期
7 郭丽;;后发区域的后发优势及其实现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8 叶子荣;郑浩生;古建桥;;我国西部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策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答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义民;彭荣胜;;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阿娜;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刘传岩;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练军;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证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静;安徽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曹学敏;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董丹丹;安徽省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胡元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安徽省经济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2年
5 何森;安徽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苏文惠;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和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孟菲;安徽省利用外资的状况、业绩和潜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于玲;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赵平平;中部六省开放型经济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戴臻;哈伯勒国际经贸理论研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后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