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7:00
本文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凉山州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区域。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其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民族的特殊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本质是彝族居民的发展,民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模式和路径不能完全照搬东部发达地区的模式,第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特色,是一个比较特色的区域地块,同时又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比较多。解决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是本文的价值所在。本文研究中所应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和统计研究两种方法。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在于将区域经济理论和民族经济理论同时应用于解决一个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以两条线来展开,第一条线是凉山州的区域发展,以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展开研究,主要应用的理论有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学的贸易分工理论,区位论等;第二条线是凉山州的民族经济发展,以民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主要借助民族经济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展开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实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后凉山州的区域断口民族性问题,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如何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凉山州存在经济发展模式滞后,如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地区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第二,凉山州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不足表现在经济缺乏整体规划、区域经济民族性不突出、教育水平落后、周边地区存在增长极等方面。第三,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项:首先,从地区规划的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采取措施,包括积极合理承接转移产业、重视产业间的联动性、制定长期的区域发展规划、发挥凉山州的资源优势等;其次,要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凉山州的民族性特色,具体措施包括:研究并学习彝族居民的文化、政策制定要体现民族特性、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再次,要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育水平;最后,凉山州的发展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往。
【关键词】:凉山 区域经济 民族经济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绪论14-20
- 一、选题背景14-15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 三、研究现状16-18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四、主要内容18-19
- 五、研究方法19
- 六、论文研究框架19-20
- 第—章 凉山经济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20-26
- 第—节 区域经济理论20-22
- 一、现代区位论21
- 二、增长极理论21
- 三、贸易分工理论21-22
- 第二节 民族经济理论22-23
- 一、关于民族经济22-23
- 二、民族经济理论23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23-26
- 一、可持续发展提出23-24
- 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24-26
- 第二章 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26-34
- 第一节 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概况26-31
-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26
- 二、近年凉山经济发展概况26-31
- 第二节 凉山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31-34
- 一、自然与生态环境31-32
- 二、文化与民族环境32
- 三、历史与制度环境32-33
- 四、人力资源环境33-34
- 第三章 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问题分析34-39
- 第一节 凉山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34-36
- 一、经济发展模式滞后34
-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34-35
- 三、发展不平衡35-36
- 四、地区特色不突出36
- 第二节 凉山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乏力36-39
- 一、经济缺乏整体规划36-37
- 二、区域经济民族性不突出37
- 三、教育水平落后37-38
- 四、周边地区存在增长极38-39
- 第四章 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9-48
- 第一节 对凉山州进行合理规划39-42
- 一、积极承接转移产业39-40
- 二、重视产业之间的联动性40-41
- 三、制定长期的区域发展规划41
- 四、坚持市场理念,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41-42
- 第二节 重视地区经济的民族性42-43
- 一、研究彝族文化和价值观42
- 二、政策制定要体现民族特性42-43
- 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43
- 第三节 大力发展凉山教育43-45
-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43-44
- 二、完善教育公平体系44
- 三、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改革44-45
- 第四节 加强与周边地区交往45-48
- 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与周边经济互动45-47
- 二、区域民族经济需要加强与周边互动47-48
- 结论48-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秋生,刘力;略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开放问题[J];管理世界;2001年01期
2 何会玲;论我国比较优势的转变[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宋珊,胡汉昌;后发优势、比较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J];理论月刊;2005年10期
4 柳俊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及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黄健英;;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J];学术探索;2009年01期
6 罗军;整合你身边的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1年01期
7 甘小立;;转型经济时期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J];中外企业家;2009年05期
8 陈秋静;成云;;人才战略促进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5期
9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