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也是各省市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河南省经济也取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为该省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增长机会。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差异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各区域合作与竞争的基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定都于河南,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中部资源和农业大省,河南省内各市的区域经济差异也一直存在着。虽然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但差异的扩大会带来一系列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会深刻影响到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并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以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选取了14项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以SPSS为分析工具,利用《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首先运用14项指标比较全面的对河南省各市进行了两次聚类分析。第一次分为三类,第二类中成员较多,层次不够明显,所以进行了第二次聚类。第二次把河南省18个市分成了四类,包括发达区域、较发达区域、中等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之后对18个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及F综合得分,对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显著地表现在了省内各城市之间。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对如何减少区域经济差异、使河南省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 聚类分析 因子得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9-10
- (一)选题依据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分析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1-12
- 三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12-13
-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3-14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基础14-18
- 一 概念界定14-15
- (一)区域经济14
- (二)区域经济差异14-15
- 二 区域非平衡增长理论15-18
- (一)赫希曼不平衡理论15
- (二)累积循环理论15-16
- (三)区域分工贸易理论16-18
- 第三章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18-21
- 一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18
- (一)客观、简明性18
- (二)代表性18
- (三)内在联系性18
-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18-19
- 三 评价方法的选择19-21
- (一)聚类分析19-20
- (二)主成分分析20-21
- 第四章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21-32
- 一 聚类分析21-23
- 二主成分分析23-28
- 三 计量结果分析28-32
- (一)第一类:发达区域29-30
- (二)第二类:较发达区域30
- (三)第三类:中等发达城市30-31
- (四)第四类:欠发达城市31-32
- 第五章 政策建议32-34
- 一 完善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32
- 二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合作32-33
- 三 大力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附表37-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鑫,汤小华;20世纪90年代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孙良媛,潘志刚;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5期
3 周玉翠;90年代中日区域经济差异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4 韩延玲,高志刚;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5 高志刚;20年来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6 金志奇,李凤娥,张丽云;区域经济差异的负效应及应对之策[J];领导之友;2003年04期
7 吴群,徐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董永茂;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查分析[J];新疆财经;2003年01期
9 李丽辉;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邓水兰;屠建洲;;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友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及分类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刘文旭;;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艳;赵欣;;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斌;;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陈涛;;官僚与市场——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何勇;;环鄱阳湖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9 潘竟虎;;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分析——以甘肃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兰;;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与交通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兵团党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新特征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N];兵团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习少颖 通讯员 孙红良 刘奎书;“高铁经济”叩门武汉[N];湖北日报;2009年
3 上林县招商促进局;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春风 推动上林经济腾飞[N];南宁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周小苑;我国首次为“GDP质量”排座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宋金波;中西部地区急需制度供给[N];西部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3 武春光;知识能力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赵桂婷;基于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琰;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黄海燕;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刘ZM;区域经济差异与人力资本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朱国彦;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华惠川;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09年
6 蓝欣;基于教育角度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李培莲;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鹏;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趋同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帅亮乾;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罗恒;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