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6: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又一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其结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首当其冲。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先导区,是落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扩大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长沙新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支撑平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全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内容;第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应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三,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应分...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
1.1 生态文明
1.1.1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1.1.2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1.2 生态文明建设
1.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1.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
2.1.1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1.2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提倡遵循自然规律
2.1.3 佛教:“众生平等”蕴含着生态平等的思想
2.2 现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
2.2.1 绿色思潮
2.2.2 生态中心主义
2.2.3 生态现代化理论
2.3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
2.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2.3.2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
2.3.3 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2.3.4 江泽民的生态文明思想
2.3.5 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三章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概括
3.1.1 大河西先导区的内涵与定位
3.1.2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3.1.3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3.2.1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优势
3.2.2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条件
3.2.3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绩
3.2.4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因素考察
3.3.1 经济根源——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
3.3.2 制度根源——环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
3.3.3 思想根源——生态文明观念的不全面
3.3.4 社会根源——居民生活方式的不“绿色”
3.4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沙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3.4.1 三者具有一致性
3.4.2 体现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第四章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4.1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内在诉求
4.1.1 实践诉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的提升
4.1.2 价值诉求:从“唯经济论”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转变
4.1.3 探索诉求:从“全球生态建设”到“局部生态建设”的审视
4.2 加强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4.2.1 强化生态思想,提高生态意识
4.2.2 发展生态经济,改革生产方式
4.2.3 创新生态科技,构建生态系统
4.2.4 健全生态制度,规范生态建设
4.2.5 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生态文明研究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 吴怀友,戴开尧.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2)
[2]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城市文化建设[J]. 曾长秋,谭覃.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5)
[3]积极建设生态文明[J]. 周生贤. 求是. 2009(22)
[4]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维度[J]. 福建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王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建设生态文明的科技发展对策[J]. 徐艳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02)
[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J]. 周宏春,季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7]现代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天人合一”[J]. 张永红,曾长秋,刘文良. 求实. 2008(05)
[8]论生态文明建设[J]. 韩雪风. 探索. 2008(01)
[9]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 是丽娜,王国聘. 社会主义研究. 2008(01)
[10]生态文明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 乔瑞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6)
本文编号:3158866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
1.1 生态文明
1.1.1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1.1.2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1.2 生态文明建设
1.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1.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
2.1.1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1.2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提倡遵循自然规律
2.1.3 佛教:“众生平等”蕴含着生态平等的思想
2.2 现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
2.2.1 绿色思潮
2.2.2 生态中心主义
2.2.3 生态现代化理论
2.3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
2.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2.3.2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
2.3.3 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2.3.4 江泽民的生态文明思想
2.3.5 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三章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概括
3.1.1 大河西先导区的内涵与定位
3.1.2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3.1.3 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3.2.1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优势
3.2.2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条件
3.2.3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绩
3.2.4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因素考察
3.3.1 经济根源——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
3.3.2 制度根源——环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
3.3.3 思想根源——生态文明观念的不全面
3.3.4 社会根源——居民生活方式的不“绿色”
3.4 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沙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3.4.1 三者具有一致性
3.4.2 体现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第四章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4.1 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内在诉求
4.1.1 实践诉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的提升
4.1.2 价值诉求:从“唯经济论”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转变
4.1.3 探索诉求:从“全球生态建设”到“局部生态建设”的审视
4.2 加强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4.2.1 强化生态思想,提高生态意识
4.2.2 发展生态经济,改革生产方式
4.2.3 创新生态科技,构建生态系统
4.2.4 健全生态制度,规范生态建设
4.2.5 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生态文明研究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 吴怀友,戴开尧.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2)
[2]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城市文化建设[J]. 曾长秋,谭覃.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5)
[3]积极建设生态文明[J]. 周生贤. 求是. 2009(22)
[4]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维度[J]. 福建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王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建设生态文明的科技发展对策[J]. 徐艳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02)
[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J]. 周宏春,季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7]现代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天人合一”[J]. 张永红,曾长秋,刘文良. 求实. 2008(05)
[8]论生态文明建设[J]. 韩雪风. 探索. 2008(01)
[9]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 是丽娜,王国聘. 社会主义研究. 2008(01)
[10]生态文明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 乔瑞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6)
本文编号:315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5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