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1 13: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城市土地过度货币化的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房地产市场化的本质是土地货币化,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膨胀正是土地过度货币化的表现。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凭借更高的资本回报率获得了较之与实体经济部门更为强大的融资能力,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削弱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从而导致两大经济部门之间的失衡。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货币化的过程中引起社会资金的大规模迁徙,如何借势我国新一轮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并发挥土地货币化引导社会资金流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土地货币化是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城市国有土地的过度货币化却造成了社会资金大量沉淀于土地部门,弱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资金循环模式。一方面使得以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获得了充裕的资金支持而急剧膨胀,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实体经济部门难以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而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局部萎缩的现象。正是土地货币化引致的社会资金流动对两大部门之间的不同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社会整体资金过剩与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并存的现状。通过我国经济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证实了土地货币化引导的社会资金变动对实体经济部门和虚拟经济部门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对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实体经济部门则是负向作用。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货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构建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出让和流转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土地货币化的同时避免城市土地的过度货币化,积极化解经济系统风险,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流动,最终实现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反向矫正。
【关键词】:土地货币化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失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F124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导论9-18
  •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问题的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文献综述11-16
  • 1.2.1 关于土地货币化的文献综述11-13
  • 1.2.2 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文献综述13-15
  • 1.2.3 文献综述评述15-16
  • 1.3 本文的框架结构安排16-17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7-18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17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17-18
  • 第2章 土地货币化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的基本问题研究18-28
  • 2.1 土地货币化基本问题研究18-23
  • 2.1.1 土地货币化的概念和内涵18
  • 2.1.2 我国土地货币化的进程18-20
  • 2.1.3 我国土地货币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23
  • 2.2 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现状23-26
  • 2.3 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问题的特殊性26-28
  • 2.3.1 在金融深化水平较低时发生26-27
  • 2.3.2 土地要素参与程度较高27-28
  • 第3章 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机理分析28-38
  • 3.1 土地货币化对虚拟经济部门的影响28-31
  • 3.1.1 社会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部门28-31
  • 3.1.2 社会资金在虚拟经济部门内部空转31
  • 3.2 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影响31-35
  • 3.2.1 实体经济部门与虚拟经济部门资金循环弱化31-33
  • 3.2.2 实体经济出现“脱实入虚”趋势33-35
  • 3.3 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传导机制35-38
  • 第4章 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影响的实证分析38-46
  • 4.1 相关理论和模型的选择38
  • 4.2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38-39
  • 4.3 实证检验39-45
  • 4.3.1 单位根检验39
  • 4.3.2 协整关系检验39-41
  •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41-42
  • 4.3.4 脉冲响应分析检验42-45
  • 4.4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和结论45-46
  •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46-50
  • 5.1 推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货币化46-48
  • 5.2 完善城市土地出让制度,避免土地过度货币化48-49
  • 5.3 加强对土地要素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化解经济系统风险49-50
  • 参考文献50-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伯伟;货币化效应:事例与数据[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04期

2 庄庆;;从货币化指数看流动性[J];上海金融;2007年12期

3 黄上国;;中国的货币化率与物价水平:1985~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殷文华;胡国华;胡奎;;浅谈货币化房改的一些探讨[J];才智;2011年30期

5 张建波;卢悦衡;李亚辉;;关于我国高货币化成因的研究[J];经济纵横;2012年01期

6 杨立功;;高速货币化进程对居民存量财富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8期

7 陈志武;;货币化与自由[J];理论视野;2013年06期

8 李健;提高我国货币化程度的思考[J];财贸经济;1994年02期

9 王森;货币化问题初探[J];经济问题;1994年05期

10 查世双;权力货币化的若干经济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第四十七期 解析我国“高货币化之谜”[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向松祚;;我国高货币化的原因、表现及后果[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纪志宏;;高货币化反映中国金融深化过程[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刘双庆;;我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概况[A];《武汉金融》(2012·12 总第156期)[C];2012年

5 严文庆;穆元忠;吕树海;;泉沟煤矿岗位货币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年

6 陶天典;;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研究[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7 白金辉;;中国居民现金需求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4期(总第4期)[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睿华;杭州:货币化分配激活住房消费[N];中国建设报;2002年

2 任宏伟;货币化支付改革的难点与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7年

3 ;就警官服装货币化供应问题答记者问[N];人民武警;2004年

4 程伟虹;千余户已签约居民全部实现货币化安置[N];江阴日报;2009年

5 中新;四方面保持“货币化分房”的连续性[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陈克新;“去货币化”对未来大宗商品行情有多重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银行业从业者 张涛;中国货币化进程行至拐点[N];经济观察报;2012年

8 陈志武;货币化与自由[N];经济观察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李盼盼 李晓刚;中国迎来“高货币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陈涛;软件货币化如何搭上云计算快车[N];现代物流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非;中国货币化进程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明;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羌杰;论中国畸高货币化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田永杰;制度特征变化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博学;唐代金银货币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孔祥梅;黄金货币属性及黄金再货币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龚颖秋;对我国M_2/GDP比值畸高问题的再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7 于秀丽;基于MCDM的非货币化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韩彬;资产货币化及其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韩博;黄金的货币化与非货币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土地货币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0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