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8:59
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下,产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既成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又成为了未来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域,其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具有相对灵活的的比较优势。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既对全省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具有先试先行的作用,这对于强化低碳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调整能源结构上的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主导下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路径,种种负面的效应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进。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的“高碳经济”特征十分明显,人均能源消耗量大。根据经济低碳化发展所遵循的能源效率优化原则、低碳技术的效益导向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结合吉林省县域发展的技术灵活性及森林碳汇上的优势,依据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强度,揭示县域碳排放量现状进行先试先行的探析,以更大的力度实践节能减排政策,可以为县域在未来发展寻找制高点创造出良好的空间。在现阶段,根据节能减排的利好政策背景所提供的优势,吉林省县域经济需要从片面...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本题目的理论意义
1.2.2 本题目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现状评述
1.4.2 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与待深入研究内容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待深入研究内容
第2章 低碳发展的相关经济理论分析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实现目标的相关界定
2.1.1 低碳经济概念的相关界定
2.1.2 经济低碳化的概念
2.2 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2.2.1 能源效率优化原则
2.2.2 低碳技术的效益导向原则
2.2.3 公众参与原则
2.3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经济相关理论
2.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3.3 增长极理论
第3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优势及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优势
3.1.1 低碳技术的政策支持优势
3.1.2 县域森林“碳汇”资源优势
3.2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现状
3.2.1 县域的能源消费强度的现状分析
3.2.2 县域能源消费结构的内在现状分析
3.2.3 碳排放量状况分析
第4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成因及制约因素
4.1 县域经济实现低碳化发展的成因
4.1.1 突破县域空间禀赋束缚的外在要求
4.1.2 县域产业转型的内在要求
4.2 县域经济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2.1 偏重高碳的县域产业结构
4.2.2 煤炭消耗结构偏向热电能的碳产生供应
4.2.3 县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偏向高碳产业
4.2.4 低碳技术的使用效率限制
第5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以发展高效农业入手,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
5.1.1 以打造优质食品为目标,实现县域低碳农业生产要求
5.1.2 依托农业低碳技术,实现特色农业的低碳化
5.1.3 利用休闲农业带动低碳旅游的发展
5.2 以乡镇企业入手实现县域工业生产的低碳化
5.2.1 工业经济活动中实践清洁生产
5.2.2 利用低碳技术实现能源消费效率的提升
5.2.3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5.2.4 推进能源使用节能和污染减排,实现结构转换的优化配置
5.3 充分利用森林吸碳功能,实现碳汇的利用
5.3.1 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碳汇的增值化发展
5.3.2 建立低碳的补贴政策机制
5.3.3 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稳固碳汇资源
5.4 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5.4.1 县域财政和金融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5.4.2 对碳税要进行选择性征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节能减排背景下的中国乡镇企业低碳发展探析[J]. 刘国斌,汤日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9)
[2]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探析[J]. 刘国斌,许义娇. 经济纵横. 2011(05)
[3]东北地区乡镇企业低碳化发展之对策[J]. 刘国斌,党美丽. 学术交流. 2011(04)
[4]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刘国斌,党美丽. 东北亚论坛. 2011(01)
[5]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J]. 刘国斌,汤日鹏. 人口学刊. 2011(01)
[6]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 刘国斌,汤日鹏. 东北亚论坛. 2010(04)
[7]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 许广月,宋德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5)
[8]森林的碳汇作用[J]. 王奉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5)
[9]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战略研究[J].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研究课题组,纪玉山,纪明,张忠宇,王岚,荣燕,于晶,滕菲,王丹. 税务与经济. 2010(03)
[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J]. 张焕波,齐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5)
博士论文
[1]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研究[D]. 刘国斌.吉林大学 2008
[2]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与演进机理研究[D]. 王晓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邢志广.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4]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王传民.北京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689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本题目的理论意义
1.2.2 本题目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现状评述
1.4.2 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与待深入研究内容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待深入研究内容
第2章 低碳发展的相关经济理论分析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实现目标的相关界定
2.1.1 低碳经济概念的相关界定
2.1.2 经济低碳化的概念
2.2 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2.2.1 能源效率优化原则
2.2.2 低碳技术的效益导向原则
2.2.3 公众参与原则
2.3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经济相关理论
2.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3.3 增长极理论
第3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优势及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优势
3.1.1 低碳技术的政策支持优势
3.1.2 县域森林“碳汇”资源优势
3.2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现状
3.2.1 县域的能源消费强度的现状分析
3.2.2 县域能源消费结构的内在现状分析
3.2.3 碳排放量状况分析
第4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成因及制约因素
4.1 县域经济实现低碳化发展的成因
4.1.1 突破县域空间禀赋束缚的外在要求
4.1.2 县域产业转型的内在要求
4.2 县域经济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2.1 偏重高碳的县域产业结构
4.2.2 煤炭消耗结构偏向热电能的碳产生供应
4.2.3 县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偏向高碳产业
4.2.4 低碳技术的使用效率限制
第5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以发展高效农业入手,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
5.1.1 以打造优质食品为目标,实现县域低碳农业生产要求
5.1.2 依托农业低碳技术,实现特色农业的低碳化
5.1.3 利用休闲农业带动低碳旅游的发展
5.2 以乡镇企业入手实现县域工业生产的低碳化
5.2.1 工业经济活动中实践清洁生产
5.2.2 利用低碳技术实现能源消费效率的提升
5.2.3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5.2.4 推进能源使用节能和污染减排,实现结构转换的优化配置
5.3 充分利用森林吸碳功能,实现碳汇的利用
5.3.1 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碳汇的增值化发展
5.3.2 建立低碳的补贴政策机制
5.3.3 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稳固碳汇资源
5.4 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5.4.1 县域财政和金融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5.4.2 对碳税要进行选择性征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节能减排背景下的中国乡镇企业低碳发展探析[J]. 刘国斌,汤日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9)
[2]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探析[J]. 刘国斌,许义娇. 经济纵横. 2011(05)
[3]东北地区乡镇企业低碳化发展之对策[J]. 刘国斌,党美丽. 学术交流. 2011(04)
[4]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刘国斌,党美丽. 东北亚论坛. 2011(01)
[5]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J]. 刘国斌,汤日鹏. 人口学刊. 2011(01)
[6]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 刘国斌,汤日鹏. 东北亚论坛. 2010(04)
[7]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 许广月,宋德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5)
[8]森林的碳汇作用[J]. 王奉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5)
[9]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战略研究[J].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研究课题组,纪玉山,纪明,张忠宇,王岚,荣燕,于晶,滕菲,王丹. 税务与经济. 2010(03)
[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J]. 张焕波,齐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5)
博士论文
[1]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研究[D]. 刘国斌.吉林大学 2008
[2]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与演进机理研究[D]. 王晓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邢志广.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4]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王传民.北京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0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