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分工体系调整及中国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1-05-27 10:34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越来越融合为一个市场,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公司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其迅猛发展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科技革命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促使先进技术拥有量的多寡成为国家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促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和生产工序的不断细化,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单独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是由多个国家分担不同的生产环节。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分工逐步有了新的调整:首先,分工结构逐步呈现网络化,不仅存在南北国家之间的分工,而且南南、北北国家之间的分工也很多;其次,分工形式多样化,既包括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也包括产品内分工,而且后者逐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再次,分工的主导因素多元化,自然资源已经不是各国分工地位的唯一决定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各国的技术水平,政府间的经济协议对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也产...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全球分工调整的动因和特征
1.2.2 全球分工调整的影响
1.2.3 中国应对全球分工调整的措施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全球分工体系概述
2.1 全球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1.1 萌芽阶段
2.1.2 形成阶段
2.1.3 发展阶段
2.1.4 深化阶段
2.1.5 调整阶段
2.2 推动全球分工的基本因素
2.2.1 社会经济条件
2.2.2 自然条件
2.3 全球分工的经济效应分析
2.3.1 正面效应
2.3.2 负面效应
3 全球分工体系的新调整
3.1 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的因素分析
3.1.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3.1.2 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3.1.3 跨国公司带动的国际产业转移
3.1.4 金融危机的爆发
3.2 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的表现
3.2.1 分工形式多样性
3.2.2 分工结构呈现网络化
3.2.3 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分工的主体
3.2.4 分工主导因素多元化
4 全球分工调整对三种类型国家分工地位的影响
4.1 分工新调整改变了三类国家在不同技术层次产品中的分工地位
4.2 分工新调整缩小了三类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差距
4.3 分工新调整改变了三类国家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5 全球分工调整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分析
5.1 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的优势产业
5.2 中国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6 全球分工调整下提升中国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要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6.1.1 合理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
6.1.2 推进产业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
6.1.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1.4 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培养人才资源
6.2 企业要培育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6.2.1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6.2.2 实施错位竞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全球化:科技产业分工与特征[J]. 隋映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新国际分工格局下不同类型国家国际分工地位[J]. 李生明,王岳平. 国际经贸探索. 2010(06)
[3]参与国际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长期均衡效应[J]. 姚志毅,张亚斌,李德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6)
[4]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影响路径与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观视角[J]. 丁明磊,刘秉镰.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5)
[5]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刘玉,孙文远,任志成. 生产力研究. 2010(05)
[6]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J]. 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0(02)
[7]中国外贸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改变[J]. 李欣广. 桂海论丛. 2010(02)
[8]浅论中国国际分工地位[J]. 李思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5)
[9]产品内分工视角的中国外贸顺差及其利益分析[J]. 马野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01)
[10]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J]. 朱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3)
博士论文
[1]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袁奇.西南财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理论对中国的意义[D]. 梁霞.西南财经大学 2005
[2]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金融改革及启示[D]. 孙洁.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07412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全球分工调整的动因和特征
1.2.2 全球分工调整的影响
1.2.3 中国应对全球分工调整的措施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全球分工体系概述
2.1 全球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1.1 萌芽阶段
2.1.2 形成阶段
2.1.3 发展阶段
2.1.4 深化阶段
2.1.5 调整阶段
2.2 推动全球分工的基本因素
2.2.1 社会经济条件
2.2.2 自然条件
2.3 全球分工的经济效应分析
2.3.1 正面效应
2.3.2 负面效应
3 全球分工体系的新调整
3.1 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的因素分析
3.1.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3.1.2 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3.1.3 跨国公司带动的国际产业转移
3.1.4 金融危机的爆发
3.2 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的表现
3.2.1 分工形式多样性
3.2.2 分工结构呈现网络化
3.2.3 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分工的主体
3.2.4 分工主导因素多元化
4 全球分工调整对三种类型国家分工地位的影响
4.1 分工新调整改变了三类国家在不同技术层次产品中的分工地位
4.2 分工新调整缩小了三类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差距
4.3 分工新调整改变了三类国家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5 全球分工调整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分析
5.1 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的优势产业
5.2 中国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6 全球分工调整下提升中国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要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6.1.1 合理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
6.1.2 推进产业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
6.1.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1.4 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培养人才资源
6.2 企业要培育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6.2.1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6.2.2 实施错位竞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全球化:科技产业分工与特征[J]. 隋映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新国际分工格局下不同类型国家国际分工地位[J]. 李生明,王岳平. 国际经贸探索. 2010(06)
[3]参与国际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长期均衡效应[J]. 姚志毅,张亚斌,李德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6)
[4]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影响路径与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观视角[J]. 丁明磊,刘秉镰.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5)
[5]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刘玉,孙文远,任志成. 生产力研究. 2010(05)
[6]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J]. 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0(02)
[7]中国外贸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改变[J]. 李欣广. 桂海论丛. 2010(02)
[8]浅论中国国际分工地位[J]. 李思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5)
[9]产品内分工视角的中国外贸顺差及其利益分析[J]. 马野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01)
[10]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J]. 朱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3)
博士论文
[1]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袁奇.西南财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理论对中国的意义[D]. 梁霞.西南财经大学 2005
[2]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金融改革及启示[D]. 孙洁.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07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0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