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1:58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的一个自然资源种类和储量非常丰富的省份,其中有60余种矿产储量可以排在全国的前10名,而且因其独特的地域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然而,青海省在其近年的发展中,也表现出了诸如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科技进步贡献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提出和确定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基于系统论思想,尤其是WSR系统工作方法论来展开,广泛运用系统工程中的系统结构分析模型(ISM、DEMATEL等)、系统评价模型(AHP、TOPSIS、熵权法等)、系统动力学模型(SD),结合战略管理学中SWOT分析,经济学中的C-D函数、H-D模型和投资乘数效应分析模型以及统计学中的列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模型对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进而总结出了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的主要优势在于较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较高的资源承载力以及高于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劣势在于工业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及外向型发展动力不足;其发展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基础理论
2.1 发展经济学理论
2.1.1 发展极和增长点理论
2.1.2 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
2.1.3 点轴式非均衡发展理论
2.1.4 网状交织发展理论
2.2 战略管理理论
2.2.1 SWOT分析
2.2.2 定量化SWOT分析
2.3 系统工程学理论
2.3.1 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
2.3.2 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2.3.3 系统结构化模型理论与方法
2.3.4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2.3.5 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
2.4 统计学理论
2.4.1 相关与回归分析
2.4.2 列联分析
2.5 其它理论和方法
2.5.1 C-D模型
2.5.2 模糊聚类分析
2.5.3 资源诅咒分析
3.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分析
3.1 青海省简介
3.1.1 青海历史与区位
3.1.2 主要资源状况
3.1.3 青海省辖区区划
3.2 经济发展及其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分析
3.3 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青海省经济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
4.1 青海省经济系统结构化模型综合分析
4.2 主要原因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4.2.1 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
4.2.2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
4.2.3 水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2.4 投资与经济发展
4.2.5 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4.3 主要结果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4.3.1 人口与经济发展
4.3.2 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
4.3.3 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
4.4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4.5 本章小结
5. 青海省经济发展评价与聚类分析
5.1 青海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5.1.1 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2 指标权重确定
5.1.3 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5.2 青海省相对全国水平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5.2.1 基于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评价
5.2.2 基于TOPSIS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5.3 青海省相对于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5.3.1 指标的同趋化
5.3.2 熵和熵权的计算
5.3.3 综合评价结果
5.4 青海省8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5.4.1 青海省8个地区三次产业发展列联分析
5.4.2 青海省8个地区模糊聚类分析
5.4.3 青海省8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5.5 青海省矿产资源系统聚类分析
5.5.1 青海省矿产资源按矿种的聚类分析
5.5.2 9 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聚类分析
5.5.3 青海省矿产资源按地区的聚类分析
5.6 2012年青海省资源诅咒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青海省资源与经济发展预测
6.1 基于ISM和SD的青海省人口增长预测
6.1.1 基于人口增长的ISM模型
6.1.2 基于SD的青海省人口增长模型
6.1.3 SD模型的附加方程式
6.1.4 SD模型人口预测结果
6.2 经济发展总量与结构预测
6.2.1 青海省经济发展总量和平均水平预测
6.2.2 青海省经济三次产业结构预测
6.3 矿业发展预测
6.3.1 5 种主要资源预测
6.3.2 原油产量预测
6.4 本章小结
7. 青海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7.1 SWOT要素分析
7.1.1 优势分析
7.1.2 劣势分析
7.1.3 机会分析
7.1.4 威胁分析
7.2 定性为主的SWOT分析
7.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SWOT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8.1 战略指导思想的确定
8.2 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8.3 战略阶段及战略重点
8.4 战略措施建议
8.4.1 第一阶段的战略措施
8.4.2 第二阶段的战略措施
8.4.3 第三阶段的战略措施
9. 结论与展望
9.1 形成的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ISM的可达矩阵的简便算法[J]. 白冰,李平. 价值工程. 2015(04)
[2]基于AHP法的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比较分析[J]. 李练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2)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服务型制造业顾客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周姣岚,谭光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1)
[4]辽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J]. 周璐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1)
[5]东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J]. 高维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1)
[6]基于熵权法的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 石贵琴,唐志强,郭玉梅. 河西学院学报. 2014(05)
[7]基于C-D函数的吉林省建设用地贡献率区域差异研究[J]. 王环,李秀霞.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5)
[8]基于SWOT定量分析的无水港发展战略研究[J]. 王莹,韩晓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基于熵权法的葡萄酒评价模型[J]. 李百川,李鑫,赵余,罗万春. 酿酒科技. 2014(07)
[10]基于AHP的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J]. 涂海丽,黄国华,叶周. 资源与产业. 2014(04)
博士论文
[1]我国“资源诅咒”形成的条件与路径研究[D]. 梅冠群.南开大学 2013
[2]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D]. 韦结余.北京邮电大学 2013
[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运行体系研究[D]. 尹晓红.天津大学 2009
[4]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战略研究[D]. 那书晨.河北工业大学 2008
[5]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世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 魏晓锋.河海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TOPSIS法的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D]. 巫克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4
[2]灰色AHP及TOPSIS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晨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甘肃农业经济类型划分中的应用[D]. 姚晓红.兰州交通大学 2013
[4]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鲁阳.河北大学 2011
[5]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研究[D]. 李大全.东北林业大学 2007
[6]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卫鹏鹏.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560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基础理论
2.1 发展经济学理论
2.1.1 发展极和增长点理论
2.1.2 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
2.1.3 点轴式非均衡发展理论
2.1.4 网状交织发展理论
2.2 战略管理理论
2.2.1 SWOT分析
2.2.2 定量化SWOT分析
2.3 系统工程学理论
2.3.1 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
2.3.2 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2.3.3 系统结构化模型理论与方法
2.3.4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2.3.5 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
2.4 统计学理论
2.4.1 相关与回归分析
2.4.2 列联分析
2.5 其它理论和方法
2.5.1 C-D模型
2.5.2 模糊聚类分析
2.5.3 资源诅咒分析
3.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分析
3.1 青海省简介
3.1.1 青海历史与区位
3.1.2 主要资源状况
3.1.3 青海省辖区区划
3.2 经济发展及其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分析
3.3 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青海省经济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
4.1 青海省经济系统结构化模型综合分析
4.2 主要原因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4.2.1 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
4.2.2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
4.2.3 水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2.4 投资与经济发展
4.2.5 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4.3 主要结果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4.3.1 人口与经济发展
4.3.2 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
4.3.3 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
4.4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4.5 本章小结
5. 青海省经济发展评价与聚类分析
5.1 青海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5.1.1 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2 指标权重确定
5.1.3 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5.2 青海省相对全国水平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5.2.1 基于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评价
5.2.2 基于TOPSIS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5.3 青海省相对于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5.3.1 指标的同趋化
5.3.2 熵和熵权的计算
5.3.3 综合评价结果
5.4 青海省8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5.4.1 青海省8个地区三次产业发展列联分析
5.4.2 青海省8个地区模糊聚类分析
5.4.3 青海省8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5.5 青海省矿产资源系统聚类分析
5.5.1 青海省矿产资源按矿种的聚类分析
5.5.2 9 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聚类分析
5.5.3 青海省矿产资源按地区的聚类分析
5.6 2012年青海省资源诅咒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青海省资源与经济发展预测
6.1 基于ISM和SD的青海省人口增长预测
6.1.1 基于人口增长的ISM模型
6.1.2 基于SD的青海省人口增长模型
6.1.3 SD模型的附加方程式
6.1.4 SD模型人口预测结果
6.2 经济发展总量与结构预测
6.2.1 青海省经济发展总量和平均水平预测
6.2.2 青海省经济三次产业结构预测
6.3 矿业发展预测
6.3.1 5 种主要资源预测
6.3.2 原油产量预测
6.4 本章小结
7. 青海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7.1 SWOT要素分析
7.1.1 优势分析
7.1.2 劣势分析
7.1.3 机会分析
7.1.4 威胁分析
7.2 定性为主的SWOT分析
7.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SWOT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8.1 战略指导思想的确定
8.2 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8.3 战略阶段及战略重点
8.4 战略措施建议
8.4.1 第一阶段的战略措施
8.4.2 第二阶段的战略措施
8.4.3 第三阶段的战略措施
9. 结论与展望
9.1 形成的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ISM的可达矩阵的简便算法[J]. 白冰,李平. 价值工程. 2015(04)
[2]基于AHP法的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比较分析[J]. 李练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2)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服务型制造业顾客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周姣岚,谭光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1)
[4]辽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J]. 周璐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1)
[5]东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J]. 高维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1)
[6]基于熵权法的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 石贵琴,唐志强,郭玉梅. 河西学院学报. 2014(05)
[7]基于C-D函数的吉林省建设用地贡献率区域差异研究[J]. 王环,李秀霞.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5)
[8]基于SWOT定量分析的无水港发展战略研究[J]. 王莹,韩晓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基于熵权法的葡萄酒评价模型[J]. 李百川,李鑫,赵余,罗万春. 酿酒科技. 2014(07)
[10]基于AHP的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J]. 涂海丽,黄国华,叶周. 资源与产业. 2014(04)
博士论文
[1]我国“资源诅咒”形成的条件与路径研究[D]. 梅冠群.南开大学 2013
[2]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D]. 韦结余.北京邮电大学 2013
[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运行体系研究[D]. 尹晓红.天津大学 2009
[4]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战略研究[D]. 那书晨.河北工业大学 2008
[5]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世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 魏晓锋.河海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TOPSIS法的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D]. 巫克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4
[2]灰色AHP及TOPSIS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晨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甘肃农业经济类型划分中的应用[D]. 姚晓红.兰州交通大学 2013
[4]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鲁阳.河北大学 2011
[5]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研究[D]. 李大全.东北林业大学 2007
[6]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卫鹏鹏.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1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