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20:5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沿海三大核心综合经济区之一,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的重要部分。只有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达到了,才能合理利用京津冀区域的资源,京津冀区域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才算成功。而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对其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首先,本文一方面通过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找出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并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提出产业协同发展内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文献及调研研究,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区位熵法选取京津冀共有优势产业,并结合京津冀具体产业的发展及协同现状选取医药制造业作为京津冀代表性产业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业产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京津冀医药制造业的关联度,从而对三地医药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并提出协同路径。最后,应用产业协同理论研究与京津...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产业协同发展理论研究
2.1 产业协同发展概念
2.2 产业协同发展内涵
2.3 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及运作机制
2.4 产业协同发展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3.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础
3.2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
3.3 京津冀产业协同现状
第四章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度分析
4.1 京津冀代表性产业选取
4.2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现状
4.3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度分析
4.4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路径
第五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思路及路径
5.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5.2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河北省城镇化的影响研究[J]. 赵学礼,王宏,李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协同路径研究[J]. 赵娴,杨静.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3]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J]. 张杨,王德起.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4]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佟林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4)
[5]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多重困局与改革取向[J]. 张杰,郑若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04)
[6]京津冀区域协同的路径与雄安新区改革[J]. 刘秉镰,孙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7]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开放战略[J]. 刘秉镰. 经济学动态. 2017(07)
[8]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困境与思考[J]. 魏丽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7(05)
[9]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协同学的视角[J]. 宋立楠.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1)
[10]基于区位熵指数的京津冀制造业集聚度研究[J]. 杨薇,王书平. 中国市场. 2017(11)
博士论文
[1]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协同的机理模型及其实证分析[D]. 孙喜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马春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 王雪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研究[D]. 张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3]京津冀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借鉴日本首都圈经验[D]. 张海宁.河北大学 2016
[4]京津冀港口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周晓雯.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周宛君.天津工业大学 2016
[6]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 李君艳.天津师范大学 2015
[7]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 穆一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
[8]FDI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影响研究[D]. 郎郸妮.河北经贸大学 2015
[9]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杨光宇.兰州大学 2015
[10]京津冀产业协同背景下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 肖境.天津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5264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产业协同发展理论研究
2.1 产业协同发展概念
2.2 产业协同发展内涵
2.3 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及运作机制
2.4 产业协同发展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3.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础
3.2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
3.3 京津冀产业协同现状
第四章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度分析
4.1 京津冀代表性产业选取
4.2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现状
4.3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度分析
4.4 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路径
第五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思路及路径
5.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5.2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河北省城镇化的影响研究[J]. 赵学礼,王宏,李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协同路径研究[J]. 赵娴,杨静.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3]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J]. 张杨,王德起.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4]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佟林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4)
[5]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多重困局与改革取向[J]. 张杰,郑若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04)
[6]京津冀区域协同的路径与雄安新区改革[J]. 刘秉镰,孙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7]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开放战略[J]. 刘秉镰. 经济学动态. 2017(07)
[8]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困境与思考[J]. 魏丽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7(05)
[9]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协同学的视角[J]. 宋立楠.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1)
[10]基于区位熵指数的京津冀制造业集聚度研究[J]. 杨薇,王书平. 中国市场. 2017(11)
博士论文
[1]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协同的机理模型及其实证分析[D]. 孙喜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马春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 王雪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研究[D]. 张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3]京津冀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借鉴日本首都圈经验[D]. 张海宁.河北大学 2016
[4]京津冀港口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周晓雯.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周宛君.天津工业大学 2016
[6]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 李君艳.天津师范大学 2015
[7]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 穆一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
[8]FDI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影响研究[D]. 郎郸妮.河北经贸大学 2015
[9]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杨光宇.兰州大学 2015
[10]京津冀产业协同背景下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 肖境.天津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5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2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