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非对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6:38
  在我国坚定提出扩大改革开放,与其他国家经济交流不断深化以及积极引入外资的背景下,使用"三缺口模型"分析外资引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发现外资主要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缺口";通过构建混合截面全局向量自回归(MCSGVAR)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各行业产出的非对称性和其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发现国家层面FDI对我国各行业产出的影响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同时,国家层面FDI对我国第二产业的正面效应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则主要受到负面的影响。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32(04)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非对称性研究


FDI流入三大缺口的正向传导效应

矩阵图,特征值,矩阵,单位圆


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家层面FDI,即外资引入对我国各行业产出的影响,发现显著的行业非对称性,分析我国FDI对各行业的促进或抑制程度,发现我国FDI流向、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观察FDI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和扩大对外开放等相关问题。Smith和Galesi[29]指出,当GVAR模型的特征值位于单位圆内(最多在单位圆上)时,模型具有稳定性。图3为模型伴随矩阵特征值在单位圆内的分布,可见模型特征值均落入单位圆内,仅个别值接近于1,说明该MCSGVAR模型是稳定的。1. FDI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

技术层面,机制,行业,技术溢出效应


对于外资引入在技术层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见图2),一方面FDI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结合,如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可以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销售经验等。同时,若FDI以抢占东道国市场份额,与东道国内的企业进行行业竞争为目的,将会倒逼东道国相应产业内的企业改善经营、加强技术创新,进而使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能够促进东道国相应产业的良性发展。但另一方面,若FDI是以获取东道国廉价生产要素以及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进入劳动密集型、政策导向型产业,则其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会相对较小,不利于行业的竞争环境改善和长期发展。因此,如果我国外资引入能够增加一个行业的产出,则说明该行业的技术缺口得到了填补,对该行业的长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有益的;如果我国外资引入导致了一个行业的产出下降,则说明该行业的技术缺口并未得到改善,且会不利于该行业的长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考虑FDI对不同行业的非对称性影响,首先从行业类型来看,第二产业中的电子、机械、化工原料等行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科研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通常更能有效吸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服装、箱包、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本身科研技术含量有限,因此受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也较为有限[24]。其次,从行业进入门槛来看,军工、航空设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制造等具有特殊性质的行业,通常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其保密性较强,行业进入门槛高,因此受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也较小,而其他进入门槛低的行业则更易受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考察——基于高技术产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J]. 褚婷婷,郎丽华,李雪亚.  经济问题探索. 2020(02)
[2]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J]. 栾申洲.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1)
[3]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非对称性研究——来自混合截面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证据[J]. 黄佳琳,秦凤鸣.  金融研究. 2017(12)
[4]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崔百胜,赵星,王诤诤.  华东经济管理. 2016(06)
[5]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互动关系——基于GDP溢出效应视角的实证分析[J]. 于翠萍,王美昌.  亚太经济. 2015(06)
[6]我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研究——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J]. 叶永刚,周子瑜.  学习与实践. 2015(03)
[7]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贾妮莎,韩永辉,邹建华.  国际贸易问题. 2014(11)
[8]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基于30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赵文军,于津平.  经济研究. 2012(08)
[9]FDI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J]. 俞海山,刘方,邱艳莉.  系统科学学报. 2011(03)
[10]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 唐艳.  经济纵横. 2011(04)



本文编号:3238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38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