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的专业化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18:15
从1776年斯密提出分工理论至今,基于分工视角探讨经济增长的尝试不胜枚举,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和制造业分工做了重要地区分,使人们首次可以阅读到既详尽又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关于分工理论的论述。杨格发展了斯密的分工理论,并把人们的关注都吸引到了迂回生产和行业分工的观点上;卡尔多提出较快的增长产生于制造业部门的较快增长;杨小凯建立分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这些重大的发现每一次都把分工这个古典的概念重新推向理论界,并掀起研究热潮。特别地,随着21世纪信息经济和新经济的出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基本保持较快增长的新增长形式,具体表现为全球市场的扩大、分工的加深以及新经济的强劲动力。苹果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一台iphone手机的生产需要以下配件商的供货:显示屏、处理器可能是在韩国LG或者三星生产,即便与苹果公司已经官司缠身;传感器、电子罗盘、蓝牙模块可能是日本京都的一些不著名的电子企业生产,这些精密的生产线取得很高的专业化经济。这些电子企业规模可能无法与富士康在中国内地iphone组装工厂比较,富士康需要雇佣超过100万工人从事简单而重复的组装劳动,每台手机可能不到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专业化经济与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1.1.2 专业化经济与分工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永久命题
1.1.3 专业化经济与创意经济相关联,代表着新兴的经济形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贡献及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分工理论综述
2.1.1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2.1.2 杨格的分工理论及杨格定理
2.1.3 杨小凯—博兰德的分工演进理论
2.1.4 Kim and Mohtadi的劳动专业化理论
2.1.5 Becker-Murphy的协调成本理论
2.2 国内分工理论综述
2.2.1 国内关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研究进展
2.2.2 基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分工研究进展
2.3 国外关于知识、创意的增长理论进展
2.3.1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和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2.3.2 琼斯基于R&D的增长模型和新Kaldor典型化事实
2.3.3 Eaton and Korum的技术交流模型
2.3.4 卢卡斯的创意劳动增长模型
3. 专业化经济和专业化劳动
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3.1.1 分工的类别以及演进形式
3.1.2 协作创造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率提高
3.1.3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
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业化经济
3.2.1 工厂内分工和专业化经济
3.2.2 社会分工、工厂内分工与市场规模
3.2.3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和专业化劳动
3.3 专业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
3.3.1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专业化经济的解释
3.3.2 专业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创意经济
4.1 科学与专业化劳动的关系
4.1.1 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科学概念
4.1.2 科学对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作用
4.1.3 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换算的一种假设
4.2 创意的涵义
4.3 创意的特征
4.3.1 创意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
4.3.2 创意具有递增收益的特征
4.3.3 创意的生产与人力资本的规模和性质相关
4.4 基于创意分工增长模型的验证
5. 基于经济事实的数据实证
5.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5.2 劳动收入占比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5.2.1 通过人均劳动收入计算
5.2.2 通过地区劳动者报酬计算
5.3 1991-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5.4 创意的国际交流和全球化讨论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分工理论体系研究[J]. 杨慧玲,张伟. 经济学家. 2011(10)
[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研究[J]. 冉光和,徐鲲,李敬. 经济问题. 2011(08)
[3]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 谢富胜,李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9)
[4]学习效应、拥挤性、地区的分工和集聚[J]. 李君华. 经济学(季刊). 2009(03)
[5]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创意劳动概念解析[J]. 李喆. 经济学家. 2009(03)
[6]分工与专业化: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一个视角[J]. 周绍东. 经济评论. 2009(01)
[7]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比较分析[J]. 刘恒. 宏观经济研究. 2008(11)
[8]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J]. 董林辉,段文斌. 南开经济研究. 2006(06)
[9]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对中国交易成本的经验估计:1978~2004[J]. 刘业进.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03)
[10]分工的一般理论与古典增长框架[J]. 袁正. 经济学家. 2005(06)
博士论文
[1]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 杨慧玲.西南财经大学 2008
[2]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 陶军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241163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专业化经济与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1.1.2 专业化经济与分工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永久命题
1.1.3 专业化经济与创意经济相关联,代表着新兴的经济形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贡献及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分工理论综述
2.1.1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2.1.2 杨格的分工理论及杨格定理
2.1.3 杨小凯—博兰德的分工演进理论
2.1.4 Kim and Mohtadi的劳动专业化理论
2.1.5 Becker-Murphy的协调成本理论
2.2 国内分工理论综述
2.2.1 国内关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研究进展
2.2.2 基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分工研究进展
2.3 国外关于知识、创意的增长理论进展
2.3.1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和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2.3.2 琼斯基于R&D的增长模型和新Kaldor典型化事实
2.3.3 Eaton and Korum的技术交流模型
2.3.4 卢卡斯的创意劳动增长模型
3. 专业化经济和专业化劳动
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3.1.1 分工的类别以及演进形式
3.1.2 协作创造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率提高
3.1.3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
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业化经济
3.2.1 工厂内分工和专业化经济
3.2.2 社会分工、工厂内分工与市场规模
3.2.3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和专业化劳动
3.3 专业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
3.3.1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专业化经济的解释
3.3.2 专业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创意经济
4.1 科学与专业化劳动的关系
4.1.1 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科学概念
4.1.2 科学对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作用
4.1.3 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换算的一种假设
4.2 创意的涵义
4.3 创意的特征
4.3.1 创意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
4.3.2 创意具有递增收益的特征
4.3.3 创意的生产与人力资本的规模和性质相关
4.4 基于创意分工增长模型的验证
5. 基于经济事实的数据实证
5.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5.2 劳动收入占比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5.2.1 通过人均劳动收入计算
5.2.2 通过地区劳动者报酬计算
5.3 1991-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5.4 创意的国际交流和全球化讨论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分工理论体系研究[J]. 杨慧玲,张伟. 经济学家. 2011(10)
[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研究[J]. 冉光和,徐鲲,李敬. 经济问题. 2011(08)
[3]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 谢富胜,李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9)
[4]学习效应、拥挤性、地区的分工和集聚[J]. 李君华. 经济学(季刊). 2009(03)
[5]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创意劳动概念解析[J]. 李喆. 经济学家. 2009(03)
[6]分工与专业化: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一个视角[J]. 周绍东. 经济评论. 2009(01)
[7]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比较分析[J]. 刘恒. 宏观经济研究. 2008(11)
[8]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J]. 董林辉,段文斌. 南开经济研究. 2006(06)
[9]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对中国交易成本的经验估计:1978~2004[J]. 刘业进.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03)
[10]分工的一般理论与古典增长框架[J]. 袁正. 经济学家. 2005(06)
博士论文
[1]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 杨慧玲.西南财经大学 2008
[2]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 陶军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241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4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