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协理论的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中国经济转型战略
发布时间:2021-07-06 11:24
从广义的创新概念出发,根据经济增长的共协理论方法,把国内生产总值分解为劳动报酬、资本收益和共协利益,建立劳动报酬函数、资本收益函数和共协利益函数,并利用DEA方法测算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推导出创新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基础和测算方法。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创新、投资等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并测算和分析中国197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等边际收益率的演化趋势,论证"投资单边驱动"的不可持续性,进而提出和论述"创新驱动—投资互动"战略,使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的、结构升级的新型经济状态。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3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分析的共协理论方法
1.1 制度、经济环境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2 固定资产投资、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的共协关系
1.3 收益分解方法
1.4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1.5 制度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测算
1.6 中国 1978—2012 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2 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演化趋势:转向创新驱 动—投资互动的必然性
2.1 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测算公式
2.2 中国各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演化
3 转向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新轨道
3.1 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3.1.1必要性
3.1.2 现实性
3.1.3 重要性
3.1.4 战略目标
3.2 创新驱动—投资互动战略的实施途径
3.2.1 加快投资、科技等体制改革,构建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新机制
3.2.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治理低技术水平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
3.2.3 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
3.2.4 东部先进区域创新驱动与中西部区域投资驱动相结合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创新[J]. 刘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2]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 李德煌,夏恩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8)
[3]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4]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分析——共生理论的视角[J]. 姜照华,刘则渊,丛婉,李鑫. 科学学研究. 2012(12)
[5]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 李稻葵,徐欣,江红平. 经济研究. 2012(09)
[6]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 王立国,高越青. 财经问题研究. 2012(02)
[7]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J]. 崔岫,姜照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2)
[8]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J].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2)
[9]“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 经济研究. 2010(10)
[10]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J].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 经济研究. 2007(11)
博士论文
[1]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 高顺东.大连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68149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3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分析的共协理论方法
1.1 制度、经济环境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2 固定资产投资、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的共协关系
1.3 收益分解方法
1.4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1.5 制度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测算
1.6 中国 1978—2012 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2 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演化趋势:转向创新驱 动—投资互动的必然性
2.1 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测算公式
2.2 中国各要素边际收益率的演化
3 转向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新轨道
3.1 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3.1.1必要性
3.1.2 现实性
3.1.3 重要性
3.1.4 战略目标
3.2 创新驱动—投资互动战略的实施途径
3.2.1 加快投资、科技等体制改革,构建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新机制
3.2.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治理低技术水平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
3.2.3 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
3.2.4 东部先进区域创新驱动与中西部区域投资驱动相结合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创新[J]. 刘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2]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 李德煌,夏恩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8)
[3]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4]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分析——共生理论的视角[J]. 姜照华,刘则渊,丛婉,李鑫. 科学学研究. 2012(12)
[5]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 李稻葵,徐欣,江红平. 经济研究. 2012(09)
[6]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 王立国,高越青. 财经问题研究. 2012(02)
[7]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J]. 崔岫,姜照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2)
[8]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J].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2)
[9]“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 经济研究. 2010(10)
[10]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J].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 经济研究. 2007(11)
博士论文
[1]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 高顺东.大连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68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6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