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29 12:22
本文是在对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研究相关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经济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当前我国国家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呼包鄂”经济圈目前的发展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制约经济方式转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以往文献中指标体系的设置方法和指标集,综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未来五年中的监测指标集,依据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注重单个指标的代表意义同时兼顾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注重代表性和全面性前提下,提出了包括76个评价指标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分别采用频度分析,对高频指标和新设指标作为必选指标、相关性分析和离散系数分析等实证方法,确定出了最终的“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指标计算,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SPSS17.0,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预测了未来十年中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区...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经济发展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经济发展的理论综述
2.2 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2.1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文献综述
2.2.2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献综述
3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3.1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
3.1.2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3.1.3 指标体系的确定
3.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
3.2.1 评价方法
3.2.2 指标数据处理计算
3.2.3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情况分析
4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
4.1 “呼包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4.1.1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4.1.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4.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
4.2.1 “呼包鄂”经济圈预测模型
4.2.2 “呼包鄂”经济发展预测情况分析
5 “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5.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5.1.1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5.1.2 发展现代服务业
5.2 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5.3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5.4 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参照指标
附录 B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原始指标
附录 C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值及置信区间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蓝图画定 再铸华章——解读自治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二)[J]. 霞光.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1(03)
[2]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李晓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3]ARIMA模型在广东省GDP预测中的应用[J]. 华鹏,赵学民. 统计与决策. 2010(12)
[4]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阶段评估[J]. 沈露莹.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6)
[5]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J]. 朱金海,沈露莹,杨波,屠烜,詹水芳,姜静. 科学发展. 2010(06)
[6]构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体系[J]. 刘春宇,闫泽武. 宏观经济管理. 2010(06)
[7]基于AHP的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J]. 宋小翠. 商品与质量. 2010(S5)
[8]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地区差距的贡献[J]. 李国璋,周彩云,江金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5)
[9]东南沿海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方式比较和评价——基于福建视角[J]. 郑伟腾,庄惠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0]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 薛贺香. 北方经贸. 2009(09)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 骆希干.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9313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经济发展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经济发展的理论综述
2.2 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2.1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文献综述
2.2.2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献综述
3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3.1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
3.1.2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3.1.3 指标体系的确定
3.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
3.2.1 评价方法
3.2.2 指标数据处理计算
3.2.3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情况分析
4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
4.1 “呼包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4.1.1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4.1.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4.2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
4.2.1 “呼包鄂”经济圈预测模型
4.2.2 “呼包鄂”经济发展预测情况分析
5 “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5.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5.1.1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5.1.2 发展现代服务业
5.2 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5.3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5.4 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参照指标
附录 B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原始指标
附录 C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预测值及置信区间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蓝图画定 再铸华章——解读自治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二)[J]. 霞光.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1(03)
[2]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李晓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3]ARIMA模型在广东省GDP预测中的应用[J]. 华鹏,赵学民. 统计与决策. 2010(12)
[4]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阶段评估[J]. 沈露莹.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6)
[5]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J]. 朱金海,沈露莹,杨波,屠烜,詹水芳,姜静. 科学发展. 2010(06)
[6]构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体系[J]. 刘春宇,闫泽武. 宏观经济管理. 2010(06)
[7]基于AHP的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J]. 宋小翠. 商品与质量. 2010(S5)
[8]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地区差距的贡献[J]. 李国璋,周彩云,江金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5)
[9]东南沿海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方式比较和评价——基于福建视角[J]. 郑伟腾,庄惠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0]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 薛贺香. 北方经贸. 2009(09)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 骆希干.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9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0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