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协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00:3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有外在的,表现为区域间的差距,也有内在的,表现为城乡之间、居民之间的差距。为了缩小民族地区的这种差距,国家和各民族地方的政府积极推动和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使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长治久安。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实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为主题,通过分析建国以来到20世纪末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局限性,探讨当前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重点协调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协调,并提出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分析法,对中外各种文献资料和世界上各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期从中得出对我国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有益经验。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2)从协调的角度出发研究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协...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核心概念的阐释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学者对协调发展的研究
2、 国内学者对协调发展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协调发展在我国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 民族地区要克服以往发展的局限性
1、 重视数量型跨越,轻视结构型跨越
2、 重学习模仿,轻自身优势开发
3、 重跨越式发展可能性,轻跨越式发展条件性
4、 重眼前的立竿见影,轻长远的生态保护
(二) 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2、 民族地区发展与全国发展水平的不协调
3、 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协调
4、 民族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三) 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
1、 “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的要求
2、 2020 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二、 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重点协调的几个方面
(一) 发展理念上
1、 跨越式发展与共生发展的协调
2、 跨越式发展与统筹发展的协调
3、 跨越式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协调
4、 跨越式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协调
(二) 发展内容上
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2、 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协调
3、 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4、 民族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一体化协调
5、 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协调
(三) 发展方式上
1、 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的协调
2、 输血式发展与造血式发展的协调
3、 特殊优惠政策与赋权式发展的协调
4、 追求经济效率与保障民族平等权益的协调
(四) 发展目标上
1、 跨越式发展目标与国家社会总目标间的协调
2、 发展目标与民族平等原则的协调
3、 发展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协调
4、 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目标间的协调
三、 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 培育协调发展的能力
(二) 创造协调发展的环境
(三) 构立协调发展的机制
(四) 颁布协调发展的行政法规
(五) 编制协调发展的标准及绩效评估体系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 吴瑕.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1)
[2]数量型的跨越式发展不可取[J]. 戴志强. 科学决策. 2006(07)
[3]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郭中华,张立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 刘荣增. 工业技术经济. 2006(03)
[5]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J]. 康渝生. 学习与探索. 2006(01)
[6]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观念转换与制度创新[J]. 刘水林,雷兴虎. 法商研究. 2005(04)
[7]略论跨越式发展[J]. 朱向东,王士卿. 理论与当代. 2005(03)
[8]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J]. 胡鞍钢. 决策与信息. 2004(12)
[9]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协调发展思想[J]. 黎雪源,王中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10]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J]. 李竹青. 贵州民族研究. 1996(01)
本文编号:3312408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核心概念的阐释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学者对协调发展的研究
2、 国内学者对协调发展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协调发展在我国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 民族地区要克服以往发展的局限性
1、 重视数量型跨越,轻视结构型跨越
2、 重学习模仿,轻自身优势开发
3、 重跨越式发展可能性,轻跨越式发展条件性
4、 重眼前的立竿见影,轻长远的生态保护
(二) 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2、 民族地区发展与全国发展水平的不协调
3、 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协调
4、 民族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三) 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
1、 “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的要求
2、 2020 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二、 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重点协调的几个方面
(一) 发展理念上
1、 跨越式发展与共生发展的协调
2、 跨越式发展与统筹发展的协调
3、 跨越式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协调
4、 跨越式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协调
(二) 发展内容上
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2、 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协调
3、 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4、 民族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一体化协调
5、 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协调
(三) 发展方式上
1、 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的协调
2、 输血式发展与造血式发展的协调
3、 特殊优惠政策与赋权式发展的协调
4、 追求经济效率与保障民族平等权益的协调
(四) 发展目标上
1、 跨越式发展目标与国家社会总目标间的协调
2、 发展目标与民族平等原则的协调
3、 发展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协调
4、 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目标间的协调
三、 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 培育协调发展的能力
(二) 创造协调发展的环境
(三) 构立协调发展的机制
(四) 颁布协调发展的行政法规
(五) 编制协调发展的标准及绩效评估体系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 吴瑕.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1)
[2]数量型的跨越式发展不可取[J]. 戴志强. 科学决策. 2006(07)
[3]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郭中华,张立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 刘荣增. 工业技术经济. 2006(03)
[5]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J]. 康渝生. 学习与探索. 2006(01)
[6]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观念转换与制度创新[J]. 刘水林,雷兴虎. 法商研究. 2005(04)
[7]略论跨越式发展[J]. 朱向东,王士卿. 理论与当代. 2005(03)
[8]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J]. 胡鞍钢. 决策与信息. 2004(12)
[9]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协调发展思想[J]. 黎雪源,王中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10]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J]. 李竹青. 贵州民族研究. 1996(01)
本文编号:3312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1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