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8:37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国内外学者与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2010年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受国务院批准,规划中明确规定要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但是长期以资源依赖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以便为全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结合皖江城市带经济的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选取2000-2008年的数据,对皖江城市带各市九年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的研究。一是评价这段时期皖江城市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二是检验皖江城市带各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三是通过前面的分析找出影响当前皖江城市带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是采用TOPSIS分析方法,运用DPS软件,评价皖江城市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如下:(1)自2000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阶段发展,基本上是符...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皖江城市带城市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与演变分析——基于TOPSIS方法的实证研究[J]. 袁晓玲,仲云云,郭轶群.  经济问题探索. 2010(02)
[2]系统动力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 王帮俊,周敏,吉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基于三角模型的图们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 吕弼顺,贾琦,李春景,程火生,朴香花.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4]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特征评析——基于过程耦合视角[J]. 范士陈,宋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灰色评估——以龙岩市为例[J]. 罗坤,汤小华,张小燕.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02)
[6]基于生态足迹的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分析[J]. 李宽,涂建军,陈晓军,葛春叶.  人民长江. 2009(03)
[7]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 李志刚,郭丰恺.  生态经济. 2008(12)
[8]人口承载力的理论内涵与测算方法[J]. 张英飒.  重庆社会科学. 2008(11)
[9]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研究[J]. 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2)
[10]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J]. 潘慧明,李必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战略研究[D]. 那书晨.河北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D]. 卢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29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29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