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5:27
如何消除贫困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十分关心的重点。本文以贫困区域性特征的现象为出发点,以研究和培育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首先,本文的研究是以总结、分析贫困及反贫困理论为基础,该部分的梳理,让我们认识到了贫困的原因以及反贫困的手段。同时,以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演变为链接,得出贫困的一些特征,究其原因可知是由于这些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其次,本文从区域功能的视角出发,认为一个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对一个区域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积累状况的整体描述。该能力强调区域自身发展的基础及造血功能,对其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61个特困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该体系对61个特困县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这些县域的五大资本综合得分;其次,在五大资本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出61个特困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并排序分析;最后,以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基础...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2.1 贫困及反贫困理论
2.1.1 贫困及反贫困的经济学理论
2.1.2 贫困及反贫困的社会学理论
2.1.3 贫困及反贫困的政治学理论
2.2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
2.3 中国反贫困战略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概念的界定
3.2 构成要素
3.3 生成条件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4.3 具体指标的选取
4.3.1 物质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2 社会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3 生态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4 人力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5 知识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4 具体评价方法
4.4.1 方法概述
4.4.2 基本原理
4.4.3 具体步骤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总体评价
5.2.1 原始数据库的建立
5.2.2 原始数据逆指标的转换
5.2.3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5.2.4 五大资本主成分分析
5.2.5 各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分析
第六章 培育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
6.1 基于物质资本
6.2 基于社会资本
6.3 基于生态资本
6.4 基于人力资本
6.5 基于知识资本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J]. 张海鹏,逄锦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循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云南为例[J]. 沈娅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4)
[3]基于马克思贫困理论的我国城市贫困新解读[J]. 向仁康. 商业研究. 2012(03)
[4]不同时期贫困问题的经济学理论阐释及现代启示[J]. 何爱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7)
[5]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实现基础——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J]. 闫磊,姜安印.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2)
[6]贫困的另一种诠释:权利的获得与剥夺——兼评阿玛蒂亚·森贫困理论[J]. 邹丽兵. 内江科技. 2011(02)
[7]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述评——兼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J]. 李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01)
[8]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新视野——基于文献视角的评述与展望[J]. 杨颖. 开发研究. 2010(02)
[9]区域发展自生能力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成学真,陈小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10]空间价值二元化:区域发展的空间演进特征[J]. 姜安印,谢先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闫磊.兰州大学 2011
[2]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王科.兰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重庆市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析[D]. 苗东方.重庆工商大学 2011
[2]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魏占军.河南大学 2011
[3]知识溢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 李晓欢.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323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2.1 贫困及反贫困理论
2.1.1 贫困及反贫困的经济学理论
2.1.2 贫困及反贫困的社会学理论
2.1.3 贫困及反贫困的政治学理论
2.2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
2.3 中国反贫困战略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概念的界定
3.2 构成要素
3.3 生成条件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4.3 具体指标的选取
4.3.1 物质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2 社会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3 生态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4 人力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3.5 知识资本的具体指标选取
4.4 具体评价方法
4.4.1 方法概述
4.4.2 基本原理
4.4.3 具体步骤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总体评价
5.2.1 原始数据库的建立
5.2.2 原始数据逆指标的转换
5.2.3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5.2.4 五大资本主成分分析
5.2.5 各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分析
第六章 培育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
6.1 基于物质资本
6.2 基于社会资本
6.3 基于生态资本
6.4 基于人力资本
6.5 基于知识资本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J]. 张海鹏,逄锦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循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云南为例[J]. 沈娅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4)
[3]基于马克思贫困理论的我国城市贫困新解读[J]. 向仁康. 商业研究. 2012(03)
[4]不同时期贫困问题的经济学理论阐释及现代启示[J]. 何爱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7)
[5]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实现基础——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J]. 闫磊,姜安印.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2)
[6]贫困的另一种诠释:权利的获得与剥夺——兼评阿玛蒂亚·森贫困理论[J]. 邹丽兵. 内江科技. 2011(02)
[7]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述评——兼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J]. 李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01)
[8]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新视野——基于文献视角的评述与展望[J]. 杨颖. 开发研究. 2010(02)
[9]区域发展自生能力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成学真,陈小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10]空间价值二元化:区域发展的空间演进特征[J]. 姜安印,谢先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闫磊.兰州大学 2011
[2]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王科.兰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重庆市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析[D]. 苗东方.重庆工商大学 2011
[2]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魏占军.河南大学 2011
[3]知识溢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 李晓欢.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3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