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8:3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壮大国民经济就必须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切实措施,拓宽思路,不断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动力。近年来,胶东半岛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了山东省各县市的前列,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胶东半岛县域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内外环境、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要求对现阶段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动力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因素,明确发展重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促进胶东半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其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文章首先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来阐述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理论。其次,对胶东半岛的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再运用统计学SPSS软件对胶东半岛的县市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然后,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和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把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2.1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县域和县域经济
2.1.2 动力和动力机制
2.1.3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2.2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
2.2.3 点轴开发理论
2.3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4 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
2.4.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4.2 新增长理论模型
2.5 区域系统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6.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7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聚类分析
3.1 胶东半岛县域概况
3.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2.1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2.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很强,但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2.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不够合理
3.2.4 对外贸易经济稳定增长,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
3.3.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
3.3.2 聚类分析的过程
3.3.3 聚类分析结果
4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构建
4.1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4.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建立
4.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4.2.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建立目的
4.2.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系统边界的确定
4.2.4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主要反馈回路的确定
4.2.5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存量流量图
4.2.6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5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
5.1 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5.1.1 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
5.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5.1.3 资本统筹配置机制
5.2 区位优势共享机制
5.2.1 城乡一体化机制
5.2.2 县域合作机制
5.3 科技进步机制
5.4 教育人才机制
5.4.1 教育机制
5.4.2 人才机制
5.5 市场运行机制
5.6 行政管理机制
5.7 政府领导机制
5.8 政策扶持机制
6 促进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6.1.1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6.1.2 跨区域地调配利用自然资源
6.1.3 利用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
6.2 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2.1 加强县域合作,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6.2.2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国际化
6.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6.3.1 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6.3.2 完善产学研投入和创新机制
6.4 重视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
6.5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6.5.1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6.5.2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
6.5.3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6.6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7 提高对农村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6.7.1 优化县域内的金融环境
6.7.2 继续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均衡机制[J]. 程国有,孙赫. 财政监督. 2011(32)
[2]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向益平. 决策导刊. 2011(07)
[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J]. 李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基于聚类分析的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巩芳,白布赫.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03)
[5]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与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 李文静. 科技和产业. 2009(12)
[6]区域经济发展之原动力[J]. 徐井岗. 浙江经济. 2009(24)
[7]产业集群理论概述[J]. 贾文艺,唐德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6)
[8]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J]. 吴育华,赵学金. 中国农机化. 2009(04)
[9]安徽省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 仇冬芳,刘益平,黄金. 企业经济. 2009(02)
[10]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J]. 陈爱娟,王小翠. 发展. 2009(02)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 翟绪军.东北林业大学 2011
[2]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陈泽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 薛冰.兰州大学 2009
[4]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D]. 任军.吉林大学 2008
[5]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 陈志德.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 刘以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 边兰兰.南昌大学 2010
[2]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王大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D]. 李存刚.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4]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贾式科.重庆大学 2008
[5]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研究[D]. 邵航.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析论[D]. 刁俊强.西南大学 2008
[7]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曼.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 黄保亮.山东农业大学 2004
[9]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杨洪亮.昆明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4575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2.1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县域和县域经济
2.1.2 动力和动力机制
2.1.3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2.2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
2.2.3 点轴开发理论
2.3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4 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
2.4.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4.2 新增长理论模型
2.5 区域系统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6.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7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
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聚类分析
3.1 胶东半岛县域概况
3.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2.1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2.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很强,但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2.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不够合理
3.2.4 对外贸易经济稳定增长,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
3.3.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
3.3.2 聚类分析的过程
3.3.3 聚类分析结果
4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构建
4.1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4.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建立
4.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4.2.2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建立目的
4.2.3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系统边界的确定
4.2.4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的主要反馈回路的确定
4.2.5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存量流量图
4.2.6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5 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
5.1 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5.1.1 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
5.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5.1.3 资本统筹配置机制
5.2 区位优势共享机制
5.2.1 城乡一体化机制
5.2.2 县域合作机制
5.3 科技进步机制
5.4 教育人才机制
5.4.1 教育机制
5.4.2 人才机制
5.5 市场运行机制
5.6 行政管理机制
5.7 政府领导机制
5.8 政策扶持机制
6 促进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6.1.1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6.1.2 跨区域地调配利用自然资源
6.1.3 利用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
6.2 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2.1 加强县域合作,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6.2.2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国际化
6.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6.3.1 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6.3.2 完善产学研投入和创新机制
6.4 重视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
6.5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6.5.1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6.5.2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
6.5.3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6.6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7 提高对农村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6.7.1 优化县域内的金融环境
6.7.2 继续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均衡机制[J]. 程国有,孙赫. 财政监督. 2011(32)
[2]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向益平. 决策导刊. 2011(07)
[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J]. 李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基于聚类分析的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巩芳,白布赫.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03)
[5]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与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 李文静. 科技和产业. 2009(12)
[6]区域经济发展之原动力[J]. 徐井岗. 浙江经济. 2009(24)
[7]产业集群理论概述[J]. 贾文艺,唐德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6)
[8]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J]. 吴育华,赵学金. 中国农机化. 2009(04)
[9]安徽省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 仇冬芳,刘益平,黄金. 企业经济. 2009(02)
[10]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J]. 陈爱娟,王小翠. 发展. 2009(02)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 翟绪军.东北林业大学 2011
[2]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陈泽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 薛冰.兰州大学 2009
[4]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D]. 任军.吉林大学 2008
[5]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 陈志德.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 刘以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 边兰兰.南昌大学 2010
[2]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王大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D]. 李存刚.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4]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贾式科.重庆大学 2008
[5]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研究[D]. 邵航.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析论[D]. 刁俊强.西南大学 2008
[7]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曼.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 黄保亮.山东农业大学 2004
[9]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杨洪亮.昆明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4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3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