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研究 ——基于IPAT模型下的资源与环境评价
发布时间:2021-09-02 22:53
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两型社会国外研究进展
1.3.2 两型社会在国内研究现状
1.3.3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在国内研究发展
第二章 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思想形成
2.1.2 循环经济的概念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4 循环经济理论在鄱阳湖生态区中的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2.2.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2.3 可持续发展在鄱阳湖生态区中应用
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2.3.1 帕累托最优概念
2.3.2 可持续发展思路下对效率、最优的理解
第三章 IPAT 模型与两型社会构建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3.1 两型社会的内涵
3.1.1 两型社会在我国的发展理论基础
3.1.2 两型社会实质
3.1.3 鄱阳湖生态区的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
3.2 IPAT 模型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
3.2.1 IPAT 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3.2.2 IPAT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3.3 IPAT 模型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
3.4 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现实应用
3.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
3.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
第四章 鄱阳湖生态区两型社会评价指标及模型的构建
4.1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基本架构
4.1.3 具体指标的选取
4.2 IPAT 模型及其转化
4.3 确定 GDP 发展目标
第五章 基于 IPAT 模型的鄱阳湖生态区资源环境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5.1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5.1.1 能源利用现状
5.1.2 鄱阳湖生态区主要能耗城市比较分析
5.1.3 鄱阳湖区发展目标的确定
5.1.4 鄱阳湖生态区能耗情形分析
5.1.5 鄱阳湖生态区能源消耗情况比较分析
5.2 废气排放生产率分析
5.2.1 废气排放现状
5.2.2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高排放城市比较分析
5.2.3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排放情形分析
5.2.4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排放情况比较分析
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与环境效率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加快鄱阳湖生态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与建议
6.1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体系
6.2 培育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6.3 大力建设低碳化生态产业园区
6.4 构建废弃物管理中的经济激励机制
6.5 构建两型社会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79881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两型社会国外研究进展
1.3.2 两型社会在国内研究现状
1.3.3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在国内研究发展
第二章 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思想形成
2.1.2 循环经济的概念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4 循环经济理论在鄱阳湖生态区中的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2.2.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2.3 可持续发展在鄱阳湖生态区中应用
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2.3.1 帕累托最优概念
2.3.2 可持续发展思路下对效率、最优的理解
第三章 IPAT 模型与两型社会构建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3.1 两型社会的内涵
3.1.1 两型社会在我国的发展理论基础
3.1.2 两型社会实质
3.1.3 鄱阳湖生态区的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
3.2 IPAT 模型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
3.2.1 IPAT 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3.2.2 IPAT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3.3 IPAT 模型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
3.4 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现实应用
3.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
3.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
第四章 鄱阳湖生态区两型社会评价指标及模型的构建
4.1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基本架构
4.1.3 具体指标的选取
4.2 IPAT 模型及其转化
4.3 确定 GDP 发展目标
第五章 基于 IPAT 模型的鄱阳湖生态区资源环境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5.1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5.1.1 能源利用现状
5.1.2 鄱阳湖生态区主要能耗城市比较分析
5.1.3 鄱阳湖区发展目标的确定
5.1.4 鄱阳湖生态区能耗情形分析
5.1.5 鄱阳湖生态区能源消耗情况比较分析
5.2 废气排放生产率分析
5.2.1 废气排放现状
5.2.2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高排放城市比较分析
5.2.3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排放情形分析
5.2.4 鄱阳湖生态区废气排放情况比较分析
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与环境效率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加快鄱阳湖生态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与建议
6.1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体系
6.2 培育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6.3 大力建设低碳化生态产业园区
6.4 构建废弃物管理中的经济激励机制
6.5 构建两型社会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79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7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