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成本与利益分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10:51
1、研究背景与意义区域经济递进发展是经济社会演进最为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它一直受到全球经济学者、政府决策人员的高度关注。我国区域经济递进发展差异的形成是由于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理交通、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长期累积、沉淀作用的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布局和资源的配置实行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政策,积极推进东部沿海发展战略,给予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条件,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实行对外开放,并优先把国家改革开放与投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引导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各种资源和要素流向东部地区,使区域间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和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但过去人们关注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部原因,即经济发达区域内部或经济落后区域内部的影响因子及国家倾斜政策的影响。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对经济发达地区贡献的各种要素成本研究甚少,定量研究更为鲜见。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经济落后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分担的各种经济增长要素成本,以及中西部地区理应分享的发展利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些要...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分析与制度构建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区域经济递进发展差距与制度变迁4.24.2.1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基本效应物质效应区域经济的递进发展具有关联的特性,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一定的物质效应。物质效应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时期某一区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明显增长和人们生活福利的明显提高,当然也包括制度的完善、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收入分配的增加等等。如图4一1、图4一2所示:我国从1978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积极聚集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我国三大经济区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财政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我们从图5一1中,可明显看出,东部地区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94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20378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从2000年的1332亿元、112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168亿元、6056亿元。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从2000年至200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6161一0.5688,占据了国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壁江山,而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从2000年至2009年以来,分别仅占0.2079一0.1722和0.1760一0.1691,所占比重还有继续缩小的趋禅:。。。。。。。。一一一一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分野及其补偿机制[J]. 肖亚成,韩晓亮. 改革. 2011(06)
[2]论企业家的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探讨[J].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0)
[3]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影响社会公平的原因[J]. 马存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9)
[4]要素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 白积洋. 世界经济情况. 2010(09)
[5]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 彭文斌,刘友金. 经济地理. 2010(04)
[6]中国粮食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 洪涛,丁泉.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02)
[7]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J]. 车维汉,杨荣. 财经研究. 2010(03)
[8]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走向——以苏州市为例[J]. 施杨,童举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1)
[9]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 郑丽坤.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1)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 魏下海,李树培. 财贸研究. 2009(05)
硕士论文
[1]重庆“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钟颖.重庆大学 2009
[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域差异分析[D]. 薛俊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 赵继红.贵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313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分析与制度构建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区域经济递进发展差距与制度变迁4.24.2.1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基本效应物质效应区域经济的递进发展具有关联的特性,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一定的物质效应。物质效应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时期某一区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明显增长和人们生活福利的明显提高,当然也包括制度的完善、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收入分配的增加等等。如图4一1、图4一2所示:我国从1978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积极聚集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我国三大经济区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财政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我们从图5一1中,可明显看出,东部地区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94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20378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从2000年的1332亿元、112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168亿元、6056亿元。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从2000年至200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6161一0.5688,占据了国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壁江山,而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从2000年至2009年以来,分别仅占0.2079一0.1722和0.1760一0.1691,所占比重还有继续缩小的趋禅:。。。。。。。。一一一一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分野及其补偿机制[J]. 肖亚成,韩晓亮. 改革. 2011(06)
[2]论企业家的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探讨[J].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0)
[3]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影响社会公平的原因[J]. 马存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9)
[4]要素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 白积洋. 世界经济情况. 2010(09)
[5]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 彭文斌,刘友金. 经济地理. 2010(04)
[6]中国粮食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 洪涛,丁泉.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02)
[7]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J]. 车维汉,杨荣. 财经研究. 2010(03)
[8]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走向——以苏州市为例[J]. 施杨,童举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1)
[9]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 郑丽坤.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1)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 魏下海,李树培. 财贸研究. 2009(05)
硕士论文
[1]重庆“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钟颖.重庆大学 2009
[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域差异分析[D]. 薛俊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 赵继红.贵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3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8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