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测度及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测度及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忽略生态效益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民营经济这一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转型升级的生态化模型,对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提高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相关现有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动因机制和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建设的现状,发现现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仍难以有效解决。其次,从本文从持续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能源消耗水平、低碳化水平、生态化潜力五个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模型,在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静动态的实证研究。静态分析发现:影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性创新、生态化潜力这四个主因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差异较大但是具有可聚性,可根据聚类分析法将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分为四大类地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动态分析发现:四大类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具有各自的特点,且四大类地区的生态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各类地区向生态化转型升级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与各类地区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思路存在差距、区域要素投入差距大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有关。最后,结合静动态分析结果,文章从各大类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水平的路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生态化水平,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生态化水平 评价模型 提升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企业生态化水平的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13-14
- 1.3.1 研究目的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发展概况16-24
- 2.1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理论概述16-19
- 2.1.1 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16
- 2.1.2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概念界定16-17
- 2.1.3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内涵17
- 2.1.4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主要内容17-18
- 2.1.5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动因机制18-19
- 2.2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的发展现状19-23
- 2.2.1 取得的成就20-21
- 2.2.2 面临的困境21-23
-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测度的模型构建24-33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24-28
- 3.1.1 指标选取原则24
- 3.1.2 指标体系框架24-25
- 3.1.3 指标经济意义及计算公式解析25-28
-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28-29
- 3.3 评价方法的原理29-31
- 3.3.1 主成分分析法简述29
- 3.3.2 因子分析法简述29-31
- 3.3.3 聚类分析法简述31
- 3.4 数据说明31-32
- 3.4.1 数据来源31
- 3.4.2 数据处理31-32
-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实证研究33-45
- 4.1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静态分析33-38
- 4.1.1 静态水平测度结果分析33-36
- 4.1.2 静态水平聚类分析36-38
- 4.2 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动态分析38-40
- 4.2.1 总体水平的动态分析38-39
- 4.2.2 各地区水平的动态分析39-40
- 4.3 差异原因分析40-44
- 4.3.1 发展基础的不同40-41
- 4.3.2 发展阶段与思路的差异41-42
- 4.3.3 区域要素投入的差距42-43
- 4.3.4 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43-44
-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提高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路径研究45-53
- 5.1 领先区:提高生态融资水平45-46
- 5.1.1 加大生态专项补贴政策力度45-46
- 5.1.2 建立多层次生态融资渠道46
- 5.2 发达区: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46-49
- 5.2.1 A类区:提高企业生态化创新能力47-48
- 5.2.2 B类区:完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政策48-49
- 5.3 中等区:打造低碳排放的民营工业体系49-51
- 5.3.1 C类区:形成低碳化排放的民营工业体系49
- 5.3.2 D类区:形成节能减排的民营工业体系49-50
- 5.3.3 E类区:形成集约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50-51
- 5.4 落后区:提高民营企业入驻的能耗和环境门槛51-52
- 5.4.1 F类区:建立民营企业生态化建设的激励机制51-52
- 5.4.2 G类区:建立健全环保准入和管理制度52
- 本章小结52-5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3-56
- 6.1 研究总结53
- 6.2 论文创新53-54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61
- 读研期间参与项目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琴;生态产业链的会计核算体系[J];经济师;2003年06期
2 苑清敏;葛春景;;虚拟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6期
3 陈瑾瑜;王朝全;;博弈论在构建生态产业链中的应用分析[J];生态经济;2007年10期
4 唐亚军;郗永勤;;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5 韩玉堂;李凤岐;;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J];环境保护;2009年04期
6 曲丽丽;田国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分析与政策建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竞;;产业链组织的生态学结构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03期
8 曲丽丽;田国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运行过程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郭京福;张扬;;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姚志强;;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拓展路径研究[J];北京农业;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霍莉;王少平;何文佳;李靖;;综合型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和优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段跃芳;张绪宝;;三峡库区农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探讨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企业创新与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郑凡夫;张艳萍;;“生态立市”内涵的诠释与前景分析[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陈宏观;周建生;杨晓君;;传统农业的生态化转型研究——以东台市生态农业建设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5 钱光人;仉博;刘强;边华丹;;金桥生态工业园规划中生态产业链的设计[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秀丽;;关于构建滨海新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根 彭建新;新干打造生态产业链[N];人民日报;2007年
2 王念;生态探路迎来“一城清爽”[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主持人 尹伟伦 整理 嘉星一族;我国的生态矛盾[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田晓;形成良性循环生态产业链[N];经济日报;2010年
5 王彦鹏;生态产业链鼓起农民“钱袋子”[N];白银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汝辉;肉牛养殖一体化带动珲春生态产业链[N];中国商报;2013年
7 焦养忠;4.85亿拉长韩城生态产业链[N];中国环境报;2004年
8 王强 记者 金林;旺苍打造生态产业链[N];广元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解小如 通讯员 王书元;四条产业链拉动循环经济[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李贵日 陈派宏 易佳军;蓝山崛起生态产业链[N];湖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秀丽;生态产业链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丰立祥;区域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曲丽丽;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机理与拓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国弘;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卫国;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丽丽;生态产业链成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小君;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与稳定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迎新;虚拟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军花;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徐士琴;生态产业链网络均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f ;面向生态产业链的信息集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舒涛;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淦晶晶;废旧纺织品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范青松;造纸企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李敏;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网分析及其稳定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测度及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7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