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趋同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趋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国土空间优化布局、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了我国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静态得分和动态综合得分,以各省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作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及演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各省份得分在-0.36-0.84之间,以广东省最优,西藏最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动态综合得分分别为0.43,0.03和-0.18,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基本格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03-2012年全局Moran’s I值显著为正(取值范围在0.234-0.276之间),表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显示,超过80%的省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和长三角地区,"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原有的极化区域正在逐步削弱,地区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通过各地区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收敛性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呈现平稳收敛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收敛较为显著。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保证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升,以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水平 动态因子分析 空间自相关 收敛性分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编号: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编号:11BKS045),“我国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编号:12CKS022)
【分类号】:F124.5;X22
【正文快照】: 430074;3.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愈加呈现出粗放型增长的态势,资源粗放式利用、污染物肆意排放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2 杨开忠;;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2期
3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4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白杨;黄宇驰;王敏;黄沈发;沙晨燕;阮俊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年20期
6 邹艳芬,陆宇海;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10期
7 刘某承;苏宁;伦飞;曹智;李文华;闵庆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8 成金华;陈军;李悦;;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ynamic Chang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Xingtai City in the Years 2003-2009[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吴佳;;江西省产业生态足迹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4 唐东旗;侯江涛;;鹤壁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5 万洛简;周丽琴;赖德健;;基于空间地理数据模型的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陈成忠;王晖;;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王晓梅;张桂花;郭中杰;;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8 徐晓勇;雷冬梅;;云南省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9 刘强;彭晓春;周丽旋;张杏杏;;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广东省各市生态补偿的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10 张杰;陈翠峰;尹爱华;石敢;;甘南藏族自治州2008年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李海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民族性、现实性与时代性的统一[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胡汪洋;景玎;冯民;于宏民;;沈阳市自然资源评价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崔金星;;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消费者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8 李政;何彬;;国有企业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8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辽宁省1998年—200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衍君;张保华;曹建荣;陈伟;;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王玉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孙淑清;;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4 常俊杰;王晓峰;孔伟;张宁;张晖;;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度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6期
5 王晓欢;王晓峰;秦慧杰;;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预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2期
6 梅珍生;李委莎;;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长江论坛;2009年04期
7 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8 崔如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J];重庆行政;2008年06期
9 马道明;;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10 段小莉;;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的框架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志远;[N];光明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文晏;;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升长治煤运发展水平[J];经济问题;2008年07期
2 ;中国与世界相比是优是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国纺织经济;2001年03期
3 ;“幸福指数”将得到重视[J];腐植酸;2005年01期
4 宋明辉;;清理思路 加强管理 大干快上 迎头赶上行业的发展水平[J];重庆与世界;1998年04期
5 ;工信部组织完成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J];造纸信息;2010年07期
6 王箴;高技术的展望[J];化学世界;1986年10期
7 ;省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安全发展水平的意见[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25期
8 唐明方;卫星;曹慧明;邓红兵;吴钢;;云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王瑛;;布置多功能小房间[J];健康博览;1997年01期
10 吴嘉洪;;塑料世界与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城;;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伍忠辉;伍忠仁;;我省贫困地区现状及其开发问题浅议[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吴振华;钟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解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长娟;谢子远;李肖钢;;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供求状况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影;陈美英;;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沛;李相如;王全昌;;对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水平和运行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赵安周;;西安旅游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检验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瞿林东;;论传统文化与企业的联盟[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五·企业文化专辑[C];2007年
9 尹瑜;;用最前沿的理论 关注基层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县城经济的发展水平[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戈军珍;;企业家思维与企业发展[A];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赵为粮;“巩固提高”中职发展水平,,从何入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记者 王晶晶;提升发展水平 推动转型升级[N];张掖日报;2014年
3 记者 王利英;加强服务 培育龙头 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N];鹤壁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马晓芳;农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N];昌吉日报(汉);2014年
5 记者 王利英;坚定信心决心 提升发展水平[N];鹤壁日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持续抓好项目建设 不断提升发展水平[N];甘肃日报;2014年
7 记者 李发伟 实习生 陈养民;解决基层问题 提高发展水平[N];咸阳日报;2009年
8 记者 苏靖;我省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N];浙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我省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6位[N];福建日报;2010年
10 广东省委常委 深圳市委书记 王荣 本报记者 胡谋 整理;不抓社会建设,发展就没基础[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志亮;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姚晓东;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敏;城乡统筹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梁小翠;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丹;四川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测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薛美琴;青海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郝朔;衡量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社会性指标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樊建财;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及效率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孟霞;1990年以来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晓;中国区域3E系统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演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奥;基于ESDA方法的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10 刘延杰;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统计评价[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趋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1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