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20:11

  本文关键词: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获得有力发展的引擎,从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两个方面提升企业品质。从长远角度与区域布局来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本身使得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其功能发挥可加速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创新驱动的引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载体与主体,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构建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研究:一是有关科技服务体系的综述,主要介绍了科技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发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在上述基础上对科技服务体系进行重新定义,二是分析归纳了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台湾新竹科学园、武汉东湖高新区等国外国内高新区发展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三是关于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首先总结了合肥高新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四维一体生产力转换模式、层次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一体化模式四种综合型模式,构建了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运作模型;四是对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找出影响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因素,结合发达高新区发展科技服务体系经验与合肥高新区现实状况总结了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思路、目标为导向提出服务提升、工程建设、环境支撑三大方面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合肥高新区的决策和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合肥高新区 科技服务体系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19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的不足17-19
  • 第二章 科技服务体系相关文献综述19-27
  • 2.1 科技服务体系国内外研究概况19-22
  • 2.2 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22-27
  • 2.2.1 区域创新系统22-24
  • 2.2.2 交易成本理论24-27
  • 第三章 国内外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实践经验及启示27-35
  • 3.1 国外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及启示27-30
  • 3.1.1 以美国“硅谷”为例27-29
  • 3.1.2 以英国剑桥科技园为例29-30
  • 3.2 国内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及启示30-35
  • 3.2.1 以台湾新竹科学园为例30-32
  • 3.2.2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32-35
  • 第四章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35-50
  • 4.1 合肥高新区简介35-36
  • 4.2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现状36-37
  • 4.3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础37-41
  • 4.3.1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载体基础37-39
  • 4.3.2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基础39-41
  • 4.4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模式构建41-48
  • 4.5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模式运作48-50
  • 第五章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影响因素SWOT分析50-57
  • 5.1 优势分析50-51
  • 5.2 劣势分析51
  • 5.3 机会分析51-53
  • 5.4 威胁分析53-54
  • 5.5 SWOT矩阵分析54-57
  • 第六章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7-70
  • 6.1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存在问题、思路与目标57-59
  • 6.1.1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57-58
  • 6.1.2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58-59
  • 6.1.3 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目标59
  • 6.2 发展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对策59-70
  • 6.2.1 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九项服务”59-66
  • 6.2.2 树立全球观念,实施“三大工程”66-67
  • 6.2.3 增强软实力建设,并行“八大支撑”67-70
  • 第七章 总结70-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合肥高新区三年凸显集聚效应[J];中国高新区;2005年04期

2 沈玉龙;王邦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全面提升合肥高新区发展质量[J];安徽科技;2009年06期

3 李兵;;合肥高新区 创新促发展 科技铸辉煌[J];中国高新区;2009年09期

4 ;合肥高新区在2010年第一批创新基金立项中成果丰硕[J];硅谷;2010年14期

5 ;合肥高新区推进“绿化大会战”新招迭出[J];硅谷;2011年01期

6 项耀汉;耕夫;沈玉龙;;莫道皖江掀新浪 且看合肥领风骚——合肥高新区巡礼[J];中国高新区;2011年02期

7 沈玉龙;王邦春;;合肥高新区:在开放创新中崛起[J];安徽科技;2012年12期

8 汪传雷;许冰凌;;以协同创新促进高新区产业转型的博弈分析——以合肥高新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年11期

9 唐书彪;快速发展的合肥高新区[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7年11期

10 郭超;高举邓小平科技思想伟大旗帜 加速合肥高新区发展的新跨越[J];安徽科技;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玉龙 汪永安;合肥高新区:企业创新的领头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杨萃;合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的春风中疾行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樊哲高;合肥高新区:软件业引领“先进制造”[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杨翠;合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合肥高新区发挥财政作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杨萃 王懋 本报记者 陆晓辉;合肥高新区:火炬蓝图上的新坐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王懋 本报记者 王海蕴;合肥高新区新起点谋求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陈越 长锋;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记者 陆晓辉;光伏产业再迎投资热 合肥高新区三大项目落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文晶 陈越 王邦春;合肥高新区依靠创新迎接发展新契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飞;合肥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程羽;合肥高新区政府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5年

4 郭艳琴;合肥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代宇;合肥高新区培育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孙智;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朝霞;产业集群与合肥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李兵;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黄成学;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王光云;合肥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27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