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3:0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低碳经济勃兴、中国面临的低碳减排压力加大的背景之下,本文研究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如何应对上述挑战与机遇,从而实现北京市新的发展与跨跃的思路与对策。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及政策措施效应分析,详尽剖析了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本选题的创新点在于花费了较大篇幅研究企业低碳转型的现状、优势及其发展路径。置身于低碳经济的绿色时代,低碳化正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考量,也日益成为企业成长的刚性约束。本文认为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要提升五大认识。一要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低碳经济不是贫穷经济,低碳转型收益大于投入的总趋势;二要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市长期而重要的刚性需求;低碳转型宜速不宜慢的突出特征;三要认识到低碳转型是企业自身改善形象及提升实力的难得机会;四是政府是低碳经济的掌舵者,应竭力发挥政策优势;五是居民的碳消费量和低碳责任。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对策也应聚力于五个方面,一是要完善低碳城市的布局。二是要鼓励企业抢占低碳市场、加强低碳管理、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三是要确立由政府主导的低碳经济模式。坚持市场经济导向、低碳经济政府先行。四是要加强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制。为碳总量管制专门立法,出台低碳经济促进法等。五是要推行低碳理念的培育。加强全民的低碳生活普及教育,引导人们改变消费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低碳转型 城市低碳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导论8-12
  • (一) 问题的提出8
  • (二) 研究意义8-9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四) 研究内容10-12
  • 二、低碳经济概念与基本理论12-19
  • (一) 低碳经济概述12
  • (二)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12-15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12-13
  • 2. 环境经济学13-14
  • 3. 低碳技术14
  • 4. 低碳城市14-15
  • (三) 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15-16
  • (四) 低碳经济城市例证16-19
  • 1. 英国伦敦16-18
  • 2. 美国纽约18-19
  • 三、北京市低碳经济现状与问题19-28
  • (一) 北京市低碳经济现状19-23
  • 1 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调整19
  • 2.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19-20
  • 3. 政策环境总体良好20
  • 4. 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极具优势20-23
  • (二) 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23-25
  • 1. 清洁能源比重偏低23-24
  • 2. 能源强度偏高24
  • 3. 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逐年递增24-25
  • 4. 人均生活用能源消费偏高25
  • (三) 北京市低碳经济LMDL分解25-28
  • 1. 碳排放的指数分解25-26
  • 2. 碳排放强度26
  • 3. 能源强度效应26-27
  • 4. 人口消费影响27-28
  • 四、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28-37
  • (一) 低碳城市布局28-29
  • 1. 城市疏散规划28-29
  • 2. 低碳社区构筑29
  • 3. 低碳交通体系建设29
  • 4. 城市供暖系统低碳化29
  • (二) 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生力军29-32
  • 1. 抢占低碳市场30
  • 2. 加强碳管理30-31
  • 3.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31-32
  • (三) 政府主导低碳经济32-33
  • 1. 坚持市场经济导向32
  • 2. 绿色绩效与领导政绩挂钩32-33
  • 3. 政府减碳节约先行33
  • (四) 加强低碳经济法律规制33-34
  • 1. 为碳总量管制专门立法33-34
  • 2. 尽快出台低碳经济促进法和开征碳税34
  • 3. 大力推进“碳可视化”34
  • (五) 低碳理念培育34-37
  • 1. 做好低碳生活教育34-35
  • 2. 引导居民改变消费方式35
  • 3. 以“碳足迹”量化生活碳排放35-37
  • 五、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41-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立;强化龙头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J];探索与求是;2001年08期

2 张术平;加快经济发展是对“三个代表”的实践[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9期

3 叶文楼;;以色列经济发展探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J];中国金融;2002年04期

5 裴鸿义;南京举办“适应入世、富民强市、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研讨会[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6 ;百户企业评说龙江经济发展环境[J];统计与咨询;2002年02期

7 蔡吉跃;要努力营造岳阳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小泉纯一郎;中国经济发展将给日本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9期

9 梁斌勋;娄底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经济;2002年06期

10 施平;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J];w挛胖芸,

本文编号:444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44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